|

楼主 |
发表于 2014-7-18 12: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目录$ Z7 k: R& F. E3 [1 f
绪论
3 ]& p$ \0 g7 W3 w4 u' _# v0.1 化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S8 C1 _$ z$ o3 H8 w0 s
0.1.1 化学的研究对象
- F3 p1 a* u2 o+ }5 e& R7 p3 c0.1.2 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7 b6 ?6 i2 V! P. Z6 r: b0.2 化学与社会进步和现代高科技的发展' h) w ?6 Z4 ?5 b0 k7 U
0.2.1 化学与生活
- A9 V* m6 D" d8 N$ x3 Q- [0.2.2 化学与材料5 Z4 h/ F+ c# T7 [' K
0.2.3 化学与能源4 e0 X" M) ~; g; i. G X& H3 {
0.2.4 化学与信息
# G$ n0 x, |, j6 [2 _/ X% k) i/ p3 E* m+ t0.2.5 化学与生命
$ Z( N, t9 |3 J* I$ \% `0.2.6 化学与环境. w0 z, t! V" U+ L6 M9 n
0 b B7 M5 g3 J" ]3 I第一章 化学反应热9 D6 K# n9 F( ~1 c* ^2 U4 ?
1.1 基本概念( x6 i2 j/ H% P1 R" t
1.1.1 系统与环境' C7 ]& M- J6 e0 d$ V7 R
1.1.2 状态与状态函数
' P5 v' G' y. l' \8 x1 \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 [( O* |* [' y9 U) V3 Q3 l" g1.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u0 W5 d4 L. S: \
1.3.1 等容反应热/ E' ]: h0 O: M
1.3.2 等压反应热* M; o% w$ N7 z, ^7 k
1.3.3 热力学标准态
$ K6 L W" |" h; A: w1.3.4 单质和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7 p2 H6 p1 b: c) w+ L
1.3.5 化学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
; \# x7 Q) H2 X; s' J1.3.6 反应进度
: A E x4 d7 d, q! r7 W+ |思考题与习题1 V2 D) S& u m% O6 Z" z
7 ]- D. z& H5 Y4 E4 g第二章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 j( T; U6 ^/ A# V8 ~0 U7 U2.1 焓变与变化过程方向
: }9 ^6 @* j6 k" t: X2.2 熵变与变化过程方向- d4 f$ }: ^4 r/ r; j2 t( C, S
2.2.1 熵与熵变
" P Z% ~+ Q) W" Z7 h* M2.2.2 熵变与变化过程方向/ P8 ^ N5 d9 [
2.3 吉布斯函数变与变化过程方向6 f$ _, k5 n$ J0 J8 J/ ~. b1 g
2.3.1 吉布斯函数变
" k- d- B% s: K- V8 A2.3.2 吉布斯函数变与变化过程方向
, q1 j3 G! _! Y/ u7 m% A9 G2.3.3 化学反应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
3 v: E8 }5 y7 P& d, v% G, i3 [2.4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m! t3 l" \" L) w$ @) _& A
2.4.1 平衡常数4 q( U* k8 o3 u
2.4.2 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
- d9 S& c9 R3 q2.4.3 化学平衡的移动——影响平衡的因素0 ?8 {: ? ~% Z& |- `" l
思考题与习题" I. x+ R4 V5 i+ _6 p; G8 O
; p; ^2 t) X( C9 E- p' A0 S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
: P8 u# J9 V' C2 P9 L- w3.1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
# n2 n; }& x3 |/ t& F; l3.2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 D3 G4 [1 Y9 d7 S: P) k3.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I6 t) w3 m* S! ]
3.3.1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 u) P9 z: C# z/ d& o
3.3.2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Q% ]- P& R' \& G8 F0 f$ B3.3.3 反应的活化能和催化剂- }) w# e2 p. b6 B# Q, M
3.4 影响多相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G: Q# Z2 V4 m- a# d. K3.5 链反应' P9 o8 W8 U% s1 S9 N
3.5.1 直链反应7 v5 [* I6 r/ H; x
3.5.2 支链反应6 V/ _8 P: g# k8 ~0 w
思考题与习题
% \: |/ N1 b( j3 r4 n3 X+ W
9 Q& N' x9 y/ P+ `第四章 溶液及溶液中的离子平衡2 M4 c7 u& M* `4 V4 L4 T c2 J
4.1 溶液及其浓度表示方法
# e2 T( s# F+ s6 d4.1.1 溶液概述
# P5 M' H9 w3 ]: i/ X4 q7 [# \% f4.1.2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1 {. j0 S- Y6 {; J* I* s
4.2 溶解度与相似相溶原理
+ b& Q2 o. h- V* M% z$ H5 E9 V4.2.1 溶解度0 N. W7 O9 N. r4 Z4 [5 b
4.2.2 气体、液体和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
5 e9 [# D, k7 l5 a$ k4.2.3 相似相溶原理
& A0 W! ~8 q" D% v4.3 分配定律与萃取分离
2 W" r2 E0 C7 W. a3 p4.3.1 分配定律 A6 Q' K5 K# H5 l# M) A# r/ Y' ]
4.3.2 萃取分离, e9 R6 p' e0 x5 G, ^
4.4 溶液的通性) [; O$ b5 W0 x3 |# @' j
4.4.1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通性+ P6 R& @ G+ M: N. g! S+ U
4.4.2 电解质溶液的通性
1 k4 S/ M; U# d# `' T! l% S4.5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与离子互换反应
* g7 X6 I/ I( t! E- W& Z: @/ s4.5.1 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 ?/ d2 k. \, V% m0 H/ R
4.5.2 沉淀-溶解平衡, k1 W( }: q7 q
思考题与习题. ]8 `# P* i, V& C
$ V3 D. }2 k% U& B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E" c& l& n4 G( A7 x6 X
5.1 氧化数
1 M* l6 G! V. \' O5.1.1 氧化数的定义: o6 f# h& G6 e
5.1.2 氧化数的有关规定8 ]4 W" Z% M9 |+ }" Q1 v
5.1.3 应用举例- T5 y: s, c' s2 Q
5.2 原电池及原电池电动势
: d/ S2 E R- ]6 ~5.2.1 原电池9 N+ P0 x. a& ?; f# B" u1 s3 L
5.2.2 原电池电动势# N3 G2 f0 y3 o w" j7 g
5.3 金属腐蚀与防护
9 s6 H2 N5 u/ N1 A; V5.3.1 金属的化学腐蚀/ W8 z/ z+ c' H9 u- L# ~7 y
5.3.2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 q, E3 Q/ x4 ?4 d5.3.3 金属的防护
* ^2 U; R V9 _; M5.4 电解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G; e; r. D) F: d8 X
5.4.1 电解的基本原理
. \ i# {) ^# O" E, f4 n5.4.2 电解的应用; g* s w7 ?2 I! s
思考题与习题
3 e* c; z' D: A& ]
9 w0 v5 D3 I- k1 Q第六章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 s( U9 A: a, ], o0 W7 q
6.1 引言
. [3 k: x! B' B4 _1 ~6.1.1 物质结构的研究对象
g6 t l9 x; ]* S A3 R3 M6.1.2 学习物质结构的目的$ ?! k' N. y; w, N8 b( U2 H
6.2 原子结构
" {: |) h6 I! H* C* S6.2.1 量子力学的诞生
4 S& R+ B- D( M; e; G7 U6.2.2 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3 a7 o/ d6 T1 h* T2 D6.2.3 单电子原子(离子)波函数和电子云图
' e2 b8 q4 Q8 W6.2.4 量子数n,l,m的物理意义. O. S: ?3 z6 \% f
6.2.5 多电子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 Z8 V3 G7 X& S7 n6.3 原子光谱
+ u( U3 ]& m& _1 V4 f! I' w8 W! g6.3.1 原子发射光谱法(AES)4 N- e2 W+ M" s; @9 B X
6.3.2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 C8 ?% z. A/ p: A- r ~思考题与习题
! O% `( ]% Q% C, b4 A$ I8 a/ L
! e; X. R4 d9 W; t第七章 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
- |1 {4 ]" J4 {7.1 化学键
! @8 p0 p2 P: r7.2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 U6 G7 U% }3 k& ~, B
7.3 共价键与共价化合物$ l( X) D- l# }, H, D% e5 z
7.3.1 价键理论
4 U; z$ R# X4 \4 X$ |: T! Z% W7.3.2 杂化轨道理论
5 v' o$ n- c0 t7 |7.3.3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
& `) f9 v0 b9 \7 {7.3.4 分子的对称性与群$ a( y/ E$ I# n) u; H2 s" y
7.3.5 分子轨道理论* i7 @! Y3 t4 j5 L0 f, L
7.3.6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I" ?; m/ v( j5 k4 B& z
7.4 分子间力0 `" D& N w5 |, u
7.4.1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6 p& p3 _# K1 b3 c0 E7 S, V: e* a3 o7.4.2 分子间力7 z2 T! `! a6 _) v2 @. _+ s
7.4.3 氢键; {: m2 l3 j6 d" N: h* o' Z4 C
7.5 晶体结构) p2 c! r* H$ }
7.5.1 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的简况# N. U4 C+ I2 ^& [3 J9 C( i
7.5.2 离子晶体与离子极化6 V/ o3 ~4 K5 B; e5 K8 S
7.5.3 原子晶体
( n& O- i) p; ?! z S3 r7.5.4 分子晶体
7 F2 t6 n- v: @( i5 m' Q7.5.5 过渡型的晶体
7 ~/ o2 h+ {# X- Z# V7.5.6 晶体缺陷# ^' q5 ]3 c' H4 t3 f2 R: L. {3 h
7.6 超分子
i' p7 J6 F# X: e2 Q+ I, e思考题与习题6 K# j' \0 P2 |, y, O
0 |, b# v* p1 ~2 ^5 l- i7 ]( t第八章 表面化学. ^. \3 P8 T+ g1 x4 s9 L! @% L
8.1 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 Y% P T% u. E! ~1 ?
8.1.1 表面状态与表面分子的特性
: k7 o7 I1 H) G8.1.2 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 I8 V" `$ |8 U3 q
8.1.3 表面现象与表面吉布斯函数
2 g4 [/ t" }6 P4 V2 [8.2 吸附作用( n/ c3 `7 J) D9 K4 { q) Q
8.2.1 吸附现象及其本质, j! M" N& u( s$ [$ E8 I8 q n
8.2.2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3 }5 p! e+ V; o8 f1 _% W
8.2.3 影响吸附作用的因素
' J. y, C! Y/ T& v/ t" y8.2.4 吸附剂的应用
; u8 M' e$ V& n) D0 H$ D5 a2 e" P8.3 表面活性剂- x+ l! K8 Z) @; ]3 ]3 g/ ]
8.3.1 表面活性剂及其分类. \$ l- D1 s% _' P
8.3.2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作用
. D: [ u5 c' f3 ~& c7 X8.3.3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j: F! w. ?8 _& q8 t
8.3.4 表面活性剂引起的公害及其降解方法
7 J2 h% x z* e8.4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1 y" {* s- e8 }4 c8.4.1 溶胶的稳定性
% {. i" @* M5 [; h/ w8 k8.4.2 溶胶的聚沉
4 K1 G. V, x1 Y# d8.5 摩擦与润滑
( D- r) t$ g. }- z$ y8.5.1 摩擦
- t4 D/ C9 d* o; [% ?5 g2 s" z! ]8.5.2 润滑剂与润滑8 L v/ M' P/ H
思考题与习题+ {- O0 l# ^ E5 k B- ?5 c" x: j
第九章 化学与材料
0 \" q7 X+ ~5 H2 b第十章 化学与能源
0 s; M$ p( R: F* ?9 i% ~1 l+ D第十一章 化学与环保
; d9 M% v! O: R第十二章 化学与生命1 n: F: m2 J4 k7 l) j8 t
附录) X) e! P) I- ^, r3 q; f' E# L
参考文献/ W* {* J4 Q+ _4 X- o
元素周期表# _& e5 M* N& H
! t7 Z P7 T%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