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全站
51分钟前
全站
goto3d 说: 此次SW竞赛获奖名单公布如下,抱歉晚了,版主最近太忙:一等奖:塔山817;二等奖:a9041、飞鱼;三等奖:wx_dfA5IKla、xwj960414、bzlgl、hklecon;请以上各位和版主联系,领取奖金!!!
2022-03-11
查看: 10422|回复: 20
收起左侧

[已解决] 滚动轴承的内圈一定要与轴紧配合吗?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31 22: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大家好,我最近设计的设备要用到滚动轴承。轴承是装入到端盖中的。为了拆卸安装方便,我想把轴承的外圈固定到端盖内部,内圈与转轴的紧配合。' _9 V7 a6 J# S3 x+ U1 y% u
但我查了一些机械设计方面的书,没有找到这么做的依据。% T4 {% x* G9 r. h  U
而且由滚动轴承内、外圈的公差带,好像也倾向于内圈与轴紧配合,外圈与座孔配合相对较松。
8 o# @* X- k9 f# i" F8 q% E+ u7 a; v$ G9 o0 a
请大家对下面的问题给我些意见:到底内圈与轴的配合必须是紧配合吗?
发表于 2007-12-31 22: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轴承外圈与座孔的配合搞成过盈配合,内圈与轴选用过渡配合是可以的。
( w/ o8 Z# f  Z2 q: R4 b3 t考虑到端盖一般用铸铁制成 ,外圈与之配合的过盈量不能太大,另外也需要在设计时考虑以后必要时如何取出轴承的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userkypdy + 5 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2-31 22: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是正解,谢谢解答。从中受益,谢谢
发表于 2007-12-31 23: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轴承内圈要和轴过盈配合,外圈和端盖过渡配合。如果把轴承外圈与座孔的配合搞成过盈配合,那轴承运行发热后就无法向外膨胀,只能向内膨胀,这样就减小了轴承间隙,轴承更容易发热。
发表于 2007-12-31 23: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qgq 于 2007-12-31 22:40 发表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2 c; d0 N  d! r! Y$ |
把轴承外圈与座孔的配合搞成过盈配合,内圈与轴选用过渡配合是可以的。$ O) V1 B; h% b! A! B" n
考虑到端盖一般用铸铁制成 ,外圈与之配合的过盈量不能太大,另外也需要在设计时考虑以后必要时如何取出轴承的问题。

! P  h6 h* _9 C( p5 L& s  ~; u% r* q2 i7 M

  U( C% g$ L% f9 e* K+ T+ p( D
& ~  c; S# X' Z$ E+ s从受力角度来看的话,首先轴承工作过程中内圈所受切向力要远大于外圈,所以说机械设计方面的书中滚动轴承内、外圈的公差带,倾向于内圈与轴紧配合,外圈与座孔配合相对较松。
: p  p& ^7 [  {4 p8 A# p而且内圈过渡配合的话,轴承工作过程中发热后,内圈与轴的间隙是增大的,而外圈与座孔的间隙是减小的,这样一来轴与内圈要可能发生相对运动,而外圈过紧会导致轴承旋转发生问题,这样以来机构的可靠性便会下降。所以个人认为轴承内圈要和轴过盈配合,外圈和端盖过渡配合。把轴承外圈与座孔的配合搞成过盈配合,内圈与轴选用过渡配不是不可以的,但是下策,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要将受力,热膨胀,加工等因素综合考虑后进行。
  `) ?! J+ w, e: f% h
6 d6 Z! c* a& t* Y2 p[ 本帖最后由 jxcjwww 于 2008-1-1 00:0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5 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 00: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轴承的配合,根据不同机械设备的技术要求是不同的,所以组装的方式也有所同。所以要根据需要而定,比如汽车上的变速箱一般采用过盈配合(热组装),要求的不高的采用过度配合(diecasting shell)组装方便。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8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8 节日应助,合并后才发现比楼下的要早一点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 00: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要看具体情况,一般负荷用过渡配合,也方便安装。, s9 k) a% _6 Z
# K& F; ?' T/ U5 s7 Q  z5 W
从你的设计看,把轴承的外圈固定到端盖内部,端盖安装在机器上,说明系统的安装误差可能要求不高。/ {1 M) ^) U/ R  d
2 a; i4 |1 X. M! [1 J8 R8 O
如果一味追求过盈,可能使轴承在有安装误差情况下受损。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8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8 节日本版第一应助帖,奖! 祝新年快乐!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 08: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配合的选择应该根据载荷状况进行选择,载荷是否产生离心力,是轴固定还是轴承座固定,如果轴固定轴与轴承最好为过盈配合,轴承座可以选择过渡、间隙或过隙配合;如果轴承座固定,则轴承座为过盈轴可以为过渡或过盈配合;如果轴承座为铝合金等膨胀系数较大的材质,应选择较大的过盈量。另外还要注意载荷较大,过盈量也较大,在不便于安装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小过盈。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6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6 应助,元旦快乐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 09: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主要看的是受力体是轴还是壳体,那个受力大的紧配合,另一个过渡配合。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6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6 应助,元旦快乐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 09: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应该要看工作情况和设备了,我们的减速机,轴处用过盈,用油烧热轴承装,座处即较松的过渡配合!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6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6 应助,元旦快乐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 11: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内圈与轴应当采取紧配合,外圈与座孔可选择相对松一些的过渡配合。象楼主所讲的,采用内圈过渡配合的话,工作过程中发热后,内圈与轴的间隙会增大,就存在内圈与轴的相对运动(原先我司曾有电机因轴承处配合过松,使用中产生相对运动,最后轴承内圈与轴摩擦焊接为一体的情况),而外圈与端盖用过盈配合,配合过紧会导致轴承使用中发热不能向外膨胀,反之向内挤压,吃掉油隙,那样也容易烧轴承。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6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6 节日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 11: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设计手册上轴承与轴、外壳配合表应该看的很明白,它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配合。一般为过度配合以上的较紧配合。因为长轴、温度差较大、机构要求等等大部分轴承要求留有游动间隙。精密设备不允许留有间隙,此种情况很少,也是不提倡的(对轴承寿命有一定影响)。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6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6 节日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 13: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轴承内圈与轴之所以要选择过盈配合,是为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内圈与轴的相对旋转或滑动,在失效分析的案例中,凡是内圈与轴发生了较大相对运动的,整个轴承会被严重破坏,由于轴承的高速旋转,大量的摩擦发热使内圈破碎甚至有高温融化的现象。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6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6 节日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 15: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轴承外圈与座的配合和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一般选用过渡配合,根据负荷大小和是否经常拆卸,来选择过渡配合中过盈,或过渡配合中的较松配合。软质轴承座与外圈的配合,选较大过盈,调心轴承结构较单薄,内圈与轴采用较松的过渡配合。总之轴承内外圈的配合松紧主要是根椐负荷大小、实际使用情况来定。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6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6 节日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 16: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唠叨

主要是要看工作的环境和要求。5 v) z3 J- D9 I4 A6 k* _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的自行车的轴承处配合松了,结果老是掉链子。( U$ ~- E1 b7 r7 t, v6 M% `4 ]" _- j
大家想想是吧,呵呵
发表于 2008-3-20 10: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圈与轴选用过渡配合也是可以的有利于装配
发表于 2008-3-22 05: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过美国的风机,轴承与轴的配合选用间隙配合,仅用定位螺栓固定,外圈采用调心球面也是间隙配合,风机运转相当正常,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3-22 09: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轴承承载能力、载荷传递效果来看,无论内圈、外圈,都需要一定的紧配;同时也避免了内圈或外圈的蠕动,过大的间隙配合将导致滚道面失圆。
% \! y; `% B1 B" j; y" [
* w$ O4 G0 V5 s7 b. x5 G然而实际应用中,往往见到轴承内圈或外圈松配,这是基于以下考虑:( z' n3 K5 T- {% @: |. T( e' w8 a
1。轴承载荷相对于部件(内圈或外圈)是否转动,不转动的,可以选择一定的松配;转动的,一般选择一定紧配。
5 U8 c6 a. A2 O  d2。基于检修方便考虑,可以考虑一定的松配;可以加上锁销、键销等辅助手段,加以周向固定。, }5 h* F3 l0 x9 Q9 d

4 z6 \2 W4 |/ J! I1 u
5 p8 {+ k: e2 h以上。( a; O4 t* l) J0 d( c3 E2 o- y- @
" B4 \  I, {: V1 g/ l' \
[ 本帖最后由 yc771125 于 2008-3-24 11:1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5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3-24 08: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1.轴承的内、外圈与轴、端盖孔的配合公差是依据装配来选择。如果外圈与端盖的装卸方便的话,应尽量选用紧配合;如果装卸不方便,可选用较松的配合。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亦是如此。
# x0 X2 J! {+ l- x1 h. l7 D/ u但是,两者必须至少存在一个是紧配合的。
* t2 m" T2 ~. {/ j) N( N' q2.有时也要根据加工难易程度来做选择。比如,端盖孔不易加工,其与轴承外圈的配合便可选用松配合。
发表于 2008-3-24 11: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bh0606 于 2008-3-24 08:23 发表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 L, E0 A1 L6 y1 t1.轴承的内、外圈与轴、端盖孔的配合公差是依据装配来选择。如果外圈与端盖的装卸方便的话,应尽量选用紧配合;如果装卸不方便,可选用较松的配合。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亦是如此。8 A# U2 u% r$ A8 v
但是,两者必须至少存在一个是紧配 ...

- X4 ~: A+ u* s% a; m. W0 u9 A& J6 A0 P5 L7 H* r$ E# ?0 _
1。有轴承内外圈全用松配的,如轧辊轴承。
, w5 _+ J! V! R4 v: U# P+ j
& ^" _" E3 E  ~7 k: y: o+ h/ {+ ?2。应加工困难,选择松配???
% T: Q5 w2 A( I# e4 i* @5 c; h0 u
8 t& s$ n7 ^7 t2 X% Z
以上。0 R3 o1 H( d4 ?: J2 y% o$ I4 M, y

6 B. \( Z  V5 @3 L7 y& ]7 J[ 本帖最后由 yc771125 于 2008-3-24 17:46 编辑 ]
发表于 2008-3-25 16: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配合的目的在于使轴承内圈或外圈牢固地与轴或外壳固定,以免在相互配合面上出现不利的轴向滑动。这种不利的轴向滑动(称做蠕变)会引起异常发热、配合面磨损(进而使磨损铁粉侵入轴承内部)以及振动等问题,使轴承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对于轴承来说,由于承受负荷旋转,一般必须让套圈带上过盈使之牢固地与轴或外壳固定。' ^2 s: T7 c! _7 O
公制系列的轴及外壳孔的尺寸公差已由GB/T275-93《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的配合》标准化,从中选定尺寸公差即可确定轴承与轴或外壳的配合。- C0 k& z2 h& _
配合的选择一般按下述原则进行:/ \* V( M" @2 x; }
% O0 e9 ~0 n9 ?- `/ K: a( K" x
根据作用于轴承的负荷方向、性质及内外圈的哪一方旋转,则各套圈所承受的负荷可分为旋转负荷、静止负荷或不定向负荷。承受旋转负荷及不定向负荷的套圈应取静配合(过盈配合),承受静止负荷的套圈,可取过渡配合或动配合(游隙配合)。
) e4 h" I9 t) R6 N7 r" S: T轴承负荷大或承受振动、冲击负荷时,其过盈须增大。采用空心轴、薄壁轴承箱或轻合金、塑料制轴承箱时,也须增大过盈量。, g+ I, Y, L" `
要求保持高旋转时,须采用高精度轴承,并提高轴及轴承箱的尺寸精度,避免过盈过大。如果过盈太大,可能使轴或轴承箱的几何形状精度影响轴承套圈的几何形状,从而损害轴承的旋转精度。7 i$ i3 C8 P0 h  b1 s
非分离型轴承(例如深沟球轴承)内外圈都采用静配合,则轴承安装、拆卸极为不便,最好将内外圈的某一方采用动配合。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4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4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