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先出一个题目:某日,你下班后等公交车,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公交车还没有来。这个时候,你的同事小白也过来等车。他看到这种状况,就提议你们一起打车回家。你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但是,细想后才发现,自己的方向和小白的恰好相反,一起走是不可能了。小白自己打车走了。你呢?如果从这里打车回家要花30元钱,乘公交只需要2元钱,你会如何选择? 8 @( a. m: _0 F
通常,大家会计算,我既然已经等了这么久,也不差这一会儿,所以,继续等下去。也许真的10分钟詹,车来了,你和一起等了很久的人拥挤地回到家里。虽然时间很晚,你也被挤得比较疲惫,但是,你仍然为自己节省了28元钱而感到高兴。 & V6 T# T' |, Z/ ^3 P
' J1 \+ x7 e9 L0 U 你的答案是这样的吗?如果是,那么你就是“正常的傻瓜”。你遵循着自己非理性的感受,却忘记了理性地对待自己的生活。 - s5 P+ P x; t& \5 K. k3 d+ z
6 ~' U, ]; U2 c: g4 ?# F3 I
别不服气,先给你介绍个概念——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那些已经发生、但又不可收回的支出,包括金钱、时间、精力等。行为决策理论专家发现,人们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的时候,不仅要看此事对自己有无好处,还要看过去自己在此事上是否有过投入,这被称为“沉没成本误区”。 $ z2 W# F' Q0 M6 a! S s; c
5 L0 b' a, d4 B9 I 常见的例子是,一个家庭希望孩子学钢琴,花了不少钱给孩子买钢琴,可没几天小家伙就厌倦了。家长看到投资要成为废品,很焦虑,于是找来家庭教师,同时,又给孩子报更贵的班。并且使用逼迫手段。到了最后,孩子对钢琴的态度变成了反感。我们看到,家长们因为冲动地投入,陷入了沉没成本的深渊,甚至不惜牺牲孩子的兴趣和快乐,沉没成本误区让他们完全忘了自己当初买钢琴的初衷——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3 A( L4 c+ Q- ^5 q. `2 E/ O- S
) C2 |$ ^5 s) x9 l' ?9 n1 z6 B 再想想上面的乘车问题,既然前面已经投入了那么多不可收回的时间,你完全可以结束这样不确定的等待,让自己舒服地尽快回家去。只不过,你和小白的不同之处恰恰是前面的付出。所以,你更容易因为前面的等待而继续等待。 ! V# T9 N* B% \4 F( V) ^9 m
' D b" d% F& [: m0 i. ^2 N B( A4 g
当然,我也是“正常的傻瓜”之一。前段时间我去做名片,为了图方便,就在附近找了一家店。结果印出来一看。背面色彩花成一片。老板一再道歉,表示可以帮我重印。我对这家店的服务已经很怀疑,但想到自己已经在这里印了,也就同意了。等了两天,去店里看,老板说印刷机坏了,很快就能修好。我有些不高兴,但想到已经到这一步,就等下去吧。又过了两天。我拿着一盒别别扭扭的名片,结束了我的“沉没成本”噩梦。 5 l) u5 A6 ]- o; P; F
, Y8 B* h7 |4 ?- ]1 O
人生中这样的故事太多,有时候。人生本身就是这样的一种投资决策。一个大学同学,上学的时候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就业时迫于压力还是从事了相关工作。从上班的那一天起,他就在说跳槽,可是至今,8年过去了,他还在那个职位上痛苦着、抱怨着。每当我问起他为什么不走的时候,他的理由都会是“已经做了这么久了”“年龄大了”! * L3 Y/ L4 h$ ?$ F: l
5 f4 f7 [0 q9 X! H7 Y7 Y 人们总是会把注意力放在直接的损失上,却常常忽视自己的机会成本。在等待的岁月里,其实许多机会都已经过去了,人生的激情也慢慢耗尽。
9 o9 o5 ~; s& A i2 _- z% W$ ~ u: ^" K7 t, h" ?
那么,从现在开始,你是打算做“正常的傻瓜”,还是理性的决策者呢?
8 k8 ], B3 T. S2 ]. T/ J5 a( h' ], E4 t5 n& D; P' E
当然也要说明一下,我们那些“正常”的感性有时候也可以利用起来,使自己生活得更好。比如:一次性地交一个月的健身钱,促使自己坚持锻炼。& s# _+ d) F: o3 s2 k4 Z* A7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