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全站
goto3d 说: 版主微信号:caivin811031;还未入三维微信群的小伙伴,速度加
2022-07-04
全站
goto3d 说: 此次SW竞赛获奖名单公布如下,抱歉晚了,版主最近太忙:一等奖:塔山817;二等奖:a9041、飞鱼;三等奖:wx_dfA5IKla、xwj960414、bzlgl、hklecon;请以上各位和版主联系,领取奖金!!!
2022-03-11
查看: 4135|回复: 18
收起左侧

[讨论] 都是电子惹的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0 20: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如果原子是由“电子”、“质子”、“中子”构成的,那么,根据电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同性粒子在斥力作用下将会自动分离,而异性粒子又是相吸的,这就造成同性粒子因斥力而分离,又因异性粒子的引力而聚合,其结果自然是异性粒子相互结合在一起而不再分离。
这也意味着,理论上这样的原子是不可能稳定存在的。为了解决原子稳定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解决办法,但是,由此也引出了许多让我们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的东西。
如果原子是由“中子”构成的,那么,大量现代实验观测已经表明,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大小、形状的中子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中子还具有自旋运动、和南北磁极。
由于中子同时拥有南北二磁极,因此在二个中子之间才能产生引、斥这二股力量的。而当中子一旦开始旋转运动后,那么在二个粒子之间的力就变成了,引与斥循环往复,交替变换的“循环场力”。
二粒子在斥力作用下将会自动分离,但是还没等它们分离的太远,循环场力已转换为引力。引力把分离状态的粒子重新拉回。但是还不等它们相互碰在一起,循环场力又自发转换为斥力,斥力再次把二粒子推回平衡位置。二粒子在循环场力作用下,即不会分离的太远,也不会紧密聚合在一起,而总是自发的围绕在一平衡距离L0内做着永不停息的分合运动,通过有序变换的分合运动自动建立起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连接。
一定数目的中子在循环场力作用下,将会自发形成一个具有特定结构、功能的原子。随着中子数目的增加,元素的结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递变。
实验表明原子同样拥有南北二磁极。不过,不同的原子由于所含中子数不同,内部结构不同,向外产生的循环磁场不同,这就导致不同的原子自发建立连接时,所形成的平衡距离L1、L2、L3是各不相同的。
如果将大量的原子聚集到一起构成固体,那么显然原子会有无限多种不同的排列方式,但是,由于原子在循环场力作用下,总是自发维持在平衡距离L内的,这就决定各原子在自组织过程中不会胡乱排列,而是自发按照平衡距离L的长短不同,在空间的不同方向上有规律排列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千变万化、绚丽多彩的宇宙万物。
那么
没有了电子,我们是否能够更好的了解电?
没有了电子,我们是否能够更好的了解万物的生成与变化?
没有了电子,光又是如何产生的?
《都是电子惹的祸》针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由此也得出了一些新推论,但是,又不知这些新推论有没有道理,故斗胆写出来想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                                                
                        尤卫东     hwddwh@163.com
                                        2011428日于中国山东枣庄

% l/ b1 D. G1 g6 e9 Z% l2 z: m$ C* B      写这本书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它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探索大自然的新线索。
- v# k" b1 ~% F7 q      至于这一线索是否有用,相信不同的读者读后会有不同的看法。无论如何判断,这里都会尊重你的选择。* q1 t$ m6 V: W( i: \& R
  如果你认为它有用,那么请你尝试着用新模型的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许你会有一些新发现。( @. ~9 }7 x- z5 {6 c
  如果你认为它没用,那么你大可不必去理它。
而上传这本书主要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并对书中存在的错误进行批评、指正,这里真诚邀请每一位感兴趣的读者共同探讨、完成这本书的创作。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郝工在线 + 5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9-21 08: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angpang 于 2012-9-25 20:26 编辑 & K0 a% N4 A" @: I- g5 G

* _+ L7 y5 w7 f) C$ C; m, L! `7 {& t# c5 x% C  Q& k
从其注册名应能看出LZ就是此书《都是电子惹的祸》的作者。
7 {4 Z& f( k$ L$ O9 T/ P+ M& l4 _  Z《都是电子惹的祸》一书的链接:http://www.3dportal.cn/discuz/fo ... wthread&tid=1169561; u' O& U+ z- a8 h5 F; d
发表于 2012-9-26 14: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在这样的基础领域内的研究是比较落后的,一来这些研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二来这样的研究很可能永远出不了成果,但是一个国家想要最终站到世界的顶峰就少不了这样的研究,希望能有更多的象楼主这样的人能勇于从事这样的开拓性的研究工作。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pangpang + 2 参予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9-27 14: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22: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导读
  
  也许,读者第一次读《都是电子惹的祸》会感动它比较难懂,其实它还是比较好理解的。虽然,书中有些观点和教科书中的有些不同,但是,该书仍是参考教科书编写的,故读者可参考教科书去读这本书。
在分析各自然现象时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即对所有自然现象的解释,都要通过物质自身的性质去说明其自然原因。 在分析各现象时主要遵循以下思路:①由微观粒子的各状态(如原子结构、运动状态等)了解其产生的磁场。②再由磁场分析粒子间的力。③了解了粒子间的“力”,我们就可以进一步了解物质的自然生成,以及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平衡规律”。
“平衡规律”:由于原子间自发产生的引与斥这二股力量作用总量相等,但是作用方向又正好相反,这就决定原子在分与合这二种截然相反的状态中,又总体上保持在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因此物质运动、生成、变化的规律就是平衡规律:物质在循环场力作用下,总是自发的从相对的不稳定状态向相对于内外条件为最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发展的。   
在分析光、热、电、磁等自然现象,以及物质的生成变化过程中,发现“平衡规律”不但是微观物质共同遵循的规律,还是宏观物质共同遵循的规律。因此读者可以通过这根主线去读这本书。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20: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节  原子的稳定问题
8 \  F' c$ H9 F8 H+ Y- Z/ Q        物理大师费曼曾经说过:如果在某次灾难中,所有的科学知识都将毁灭,只有一句话能够传给下一代,那么怎样的说法才能以最少的词汇包含最多的信息呢?我相信那就是原子假说,即万物由原子组成,原子是一些小粒子,它们永不停息的四下运动,当它们分开一段小距离时彼此吸引,而被挤到一堆时则相互排斥。: i3 w; y" X/ P7 ~1 d' m" J# X
        宇宙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但是,当我们进入原子内部考察电子的运动规律时,却发现原子模型存在着三个致命的弱点。
, L9 N5 l& i0 K, V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由于异性电荷相吸,那么为什么质子和电子不会凑到一块来呢?0 h6 ^8 v2 ?4 b9 I) h2 Q
        2:原子核中有若干个全部带着正电荷的质子,为什么它们不会相互推开呢? 1 s% ~- R5 T  d9 T% ?. P: x) w
        3:是什么东西把带负电的电子保持在一起呢?4 F5 J: K/ O' \9 ^, G
        这也意味着,理论上是不可能存在由电子、质子、中子组成的原子,但是,这是不正确的,万物的确存在,原子也的确存在,而且是稳定的,有大量的实验事实和整个化学的支持。”(摘自《费曼物理讲义》)
, a% q  J0 x7 g        那么,导致原子不能稳定存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发表于 2012-10-17 17: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0 M; g# k5 V; s$ v. n% h* E作者的新理论,已经形成体系了
2 v, d" u. P' @9 R" R3 y其实只要能说得通,有助于理解,类似理论不一定就没有存在的道理。
" ^9 |6 U0 R1 v( d: i9 ]4 A6 |有些事情,可以从另外一方面去诠释!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21: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1·1  引入“某某素”“某某子”
3 a- W7 I2 p0 j7 U2 ^        十七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发生了一次巨大的飞跃,以牛顿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大自然,他们建立了以经典力学、热力学、电动力学为基础的,一个完整、严密的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建立、大大扩展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物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在科学技术领域和哲学领域均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 A4 X1 d: K1 e  a$ n/ X        在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其它学科还处于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而经典力学的伟大成果暗示着机械观可以无例外地应用于物理学的任何分支部门。即用“粒子”以及“粒子间的力”去解释所有的自然现象。
. x2 m( V. m( m2 C: C; K3 B$ D        正如物理学家亥姆霍兹所总结的:“物理科学的任务,在我们看来,归根结蒂在于把物理现象都归结为粒子间不变的引力或斥力,而这些力的强度只与粒子间的距离有关。要完全了解自然,就得解决这个问题。”
3 Q  M, n4 t' H: O+ S1 ~        那么,我们要研究的粒子都是些什么粒子?, G& s) g* B2 Z* i& U
        十七世纪的科学家们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大自然,收集、整理了许许多多的经验知识,而对原因的追问却要求我们深入到物质的内部,从微观层面上寻找各类物理现象的本质。由于受到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面对微观世界我们即看不见又摸不着,对原因的解释更多的是假设和猜测。# ?5 `7 U/ i4 _6 g' r* N& |
        那么,在各类物理现象中是否存在着一些代表该类现象的,性质特殊的粒子?7 ?+ a& Z3 T+ E6 V+ |  I" O( V
        我们是否可以用这些性质各异的“粒子”去分别解释各类现象?
& y5 |$ B3 W1 X0 p; P6 f. h        ( ^0 ~3 I1 w7 z5 |+ o
        当时的人们用这一分析方法,开始对大自然进行了一次有益探索。由于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和机械观的影响,人们把自然科学按类分出去的时候,不自觉地在各学科分支中,分别引入一些性质特殊的粒子如“某某素”、“某某子”。然后在承认其存在的前提下,用这些性质各异的“粒子”去分别说明各类现象。或在假设其存在的前提下,寻找其存在的依据。
6 o. D) b8 N! |        例如,在研究燃烧现象时,引入了一种物质“燃素”。 在研究热现象时,引入一种零质量的热物质“卡路里”。在分析摩擦起电现象时引入“电子”。在分析磁现象时寻找“磁极单子”。在研究光现象时,粒子说引入了“光粒子”,波动说引入了传递机械振动光波的媒介物质“以太”。
- q: O, w0 t. `" ?; P  M        那么,引入这些物质到底能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大自然?
9 s1 x) |) R4 W/ }% r" A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引入“燃素”、“卡路里”虽然能够简易地解释当时发现的大部分燃烧现象、热现象,使人们相信它是正确的。但是,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在做金属的煅烧实验时,发现金属在煅烧后重量是增加的,而按照燃素说,燃烧后的灰烬应该比燃烧前要轻。在这种鲜明的事实面前,拉瓦锡毫不犹豫的拿起“奥卡姆剃刀”剃掉了“燃素”这种物质,提出了科学的燃烧学说-氧化学说。, N' K8 V5 k5 \
        1798年,英籍物理学家伦福德用钝钻头加工炮筒时,发现摩擦生的热是“取之不尽的”, “热质守恒”观点是错误的。于是伦福德果断的向0质量的热物质(卡路里)剪去;热是物质内部粒子运动的一种宏观表现,物质内部根本不存在热物质(卡路里)。伦福德的实验彻底摧毁了热质说,并为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t4 M3 X0 L/ ]% `* l
1905年3月,爱因斯坦根据著名的麦克尔逊、莫雷“以太漂流实验”否定了以太的存在。
发表于 2012-10-20 12: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电子扇惹的祸-----水温高,空调失效!3 U) e, R/ Y0 o
前段时间发现车车的空调电子扇(前面那个小的电子扇)不转了,拆下发现电机已被锈蚀死了,没办法----换。这几天发现水温偏高,一直以来,天气凉的时候水温指针都是在中间偏下一点,天热的时候也就中间偏上一点点。这几天用车突然发现车开久一点,温度指针就中间偏上到快一格了,而且同时空调不出凉风。车停一会儿空调又能出凉风,水温上去后空调又失效了。后来才发现是水箱那个大电子扇不转了,自己取下来,从电机里倒出不少黑色粉末,再用高压气吹了一下后安回电子扇,电子扇恢复正常运转,接下来水温显示恢复正常,空调也不再失效。查资料才发现,QQ车如果水温过高,空调自动停止制冷运行。
: d! d( y( t( E2 ^' T# J8 W俺的车才三年多一点,四万公里,就接连两个电子扇出问题,其中一个还被迫更换了,唉,QQ配件质量确实差,严重影响形象!走低价低质的发展道路必定是死路。广大车友可没有那闲心陪你这样玩!
" I* }& i0 f8 ?+ J% m1 Q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17: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1·2  摩擦起电的困惑
  L3 M6 B. X; U8 p        可以说电学是从研究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18世纪中期,富兰克林经过分析和研究后提出;世界上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电,一种为正电,另一种为负电。摩擦两个不同物体就会引起电子的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而失去电子的物体显正电。
. n% q/ a# ^1 ~# l        但是,如果富兰克林当时再做一个实验,同种材料进行相互摩擦会不会产生摩擦起电现象?相信他绝不会轻易做出以上结论。  P5 o8 R/ \% e  \: |: L
现在让我们拿一些容易起电的同种材料进行相互摩擦,例如;用力掰断一根旧圆珠笔套,然后用这二截圆珠笔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17: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后用这二截圆珠笔套相互摩擦,我们会发现两个摩擦表面能够出现带电现象。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两个表面所带电荷为同性电荷,并且有的材料摩擦可以带同性正电荷,有的摩擦后可以带同性负电荷。在排除了外界的影响(如通过其它导体导走电荷等)之后,实验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2 A* x9 J: ^6 g5 G* u( ~0 E% D        实验表明同一种材料相互摩擦后,两个摩擦表面带同性电荷,这也表示同一种材料相互摩擦时,某一种电荷在两个物体的摩擦表面同时增加了。显然电子转移说遇到了与热质说完全相同的问题。. M- o  {) H+ ^( k/ F8 K
        那么,引入“电子”到底能够帮助我们,完全了解摩擦起电现象?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17: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1·3 我们发现了电子
) Z( n2 {1 N- s/ o% H  X6 ]                1897年,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实验,第一个发现了“电子”。
$ `4 @; Q/ ]% E; W' L/ ?7 E但是,汤姆逊测得的阴极射线粒子的荷质比平均值是1·3×10-11千克/库伦,而理论值却是0·56857×10-11千克/库伦,显然实验值和理论值相差很远。进百年来,不断有科学家重复汤姆逊的实验,实验表明汤姆逊当时的实验误差最高只能达百分之二十,而扣除这一因素,实验值和理论值仍相差很大。
% x. P. J- ?7 g. Q+ u  P$ ^                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通过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那么它会导致我们的一些精密电磁实验的实验值和理论值不相符。+ a8 @& Z8 D$ W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爱因斯坦提出“只要摒弃牛顿所确立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概念,一切困难都可以解决。”现在,一些精密电磁实验的实验值只有通过“洛伦兹变换”才能和理论值达到一致。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21: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1·4 原子不能稳定存在的力学原因, R9 q) I, N# \+ F2 C& Q- |
                从力学角度去分析,在建立原子模型时,我们加了二种电性物质“电子”和“质子”,但是,根据电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原子自然发展的趋势却是:同性粒子在斥力作用下将会自动分离,而异性粒子又是相吸的,这就造成同性粒子因斥力而分离,又因异性粒子的引力而聚合。同性粒子在引力、斥力双重作用下,将自动分离向着异性物质方向运动,其结果自然是异性粒子相互结合在一起而不再分离。
2 m: z5 c0 K6 }: k) }! `* A                当我们把电一分为二,认为独立存在二种电性物质时,大自然的力量却使“二”重新结合成“一”。为了阻止大自然的这一趋势,为了阻止原子核中的质子因斥力相互推开,我们假设在质子之间存在一个比电力更为强大的“强作用力”。但是,由于“强作用力”不是来自于原子核内,质子、中子的自身性质,目前我们仍不清楚其产生原因是什么、作用机理是什么。9 y! x* t2 F  W; s8 R
                为了阻止电子坠入原子核中,有人猜测:“原子必定有一种“稳定态”,在这种状态下,电子的运行轨道是稳定的,它不辐射光,也不会跌入原子核。”
; W2 z$ `9 m) c" O8 n( {                但是,处于“基态”的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异性电荷吸引力就会突然消失吗?
4 g9 O1 l2 o& r( a4 {* ?/ t8 m# n                这个问题我们即躲不过去,也绕不过去,我们只能勇敢的正确面对。这也表示原子稳定问题依然还在,于是有人提出:答案也许来自于这些粒子的内部,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实验撞碎这些粒子,从而找到解决原子稳定问题的答案。
7 Q6 M+ O. w- I0 a                通过强子对撞实验,我们建立了原子的标准模型。" J" q! b; R$ b7 q$ T! U$ N5 ]
                标准模型认为“质子”、“中子”这一类强子具有内部结构,它们不是最基本的粒子,而是由更基本的单元——夸克(quark)组成的。比如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在β衰变发生时,中子(udd)内的一下夸克在释放一虚W玻色子后,随即衰变成一上夸克,于是中子就变成了质子(uud)。随后W玻色子衰变成一电子及一反电子中微子。  
2 m5 L# [' I! E/ E8 u2 j: E* y8 K/ ~                   在强子对撞实验中,由于“质子”、“中子”没有被撞碎,因此夸克理论认为,夸克都是被囚禁在粒子内部的,不存在单独的夸克。
  w% k1 ?4 s, M* N                 标准模型假定所有基本粒子的质量,都是来自希格斯机制,但这个机制的建立却遇到了一个难题,理论所预测的“希格斯玻色子”到现时为止仍未被发现。物理学家希望能找到更多有关于夸克,及其他基本粒子的质量来源。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21: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1·5  经典电子理论
, X6 ~0 p9 s. @         一个带电粒子,电力都是相斥的,因而电子该会趋于飞散,由于这一系统具有非平衡力,我们必须设想有某种会把电子拴在一起的东西,通过例如橡胶带之类的东西使电子不致飞散,这些东西把电子紧系在一起会产生一种附加的非电性力“彭加勒应力”,但是当我们沿这条路往下走时,将会出现一个充满矛盾的、古怪的电子理论,整个电动力学体系也会因这一假设而被打乱。
* y; b8 H) D" g3 W1 N        为了避免理论混乱我们假定电子处于静止状态时,电子每一部分电荷都会与其他部分的电荷相互排斥,而且这些排斥力又都成对地抵消掉了,电子因同性电荷相斥力相互抵消而变得稳定。
& D0 f& Z0 w( \; N+ }" @8 \        但是当电子受外力作用一旦加速运动时,如果我们考察电子的各部分之间的这些排斥力,则作用不会恰恰等于反作用,从而电子施与其本身上的就是一种企图阻碍其加速之力。当计算这个力时 我们发现电磁质量变成无穷大了。而这都是由于我们容许了点电荷会作用于其自身引起的。
) O6 Z  e, l' A; e4 q& O        由于我们容许了点电荷会作用于其自身,引出了一个无穷大问题,人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各种尝试,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了。经典电子理论把它自身逼近了一个绝境,经典电动力学理论这座崇高大厦尽管对于解释那么多现象是多么美妙,但最终不得不脸朝下倒下去了。
: B8 F( _  [& [5 ]; ^        (以上内容摘自《费曼物理讲义第二卷》)
0 U. K) P$ Y2 ~" r5 s  |9 f8 l        那么,经典电动力学理论这座崇高的大厦又为什么要倒下?
# Z) h$ j/ x* ^4 Q% f6 Y     那些构成大厦主框架的经验公式、定理真的错了吗?
发表于 2013-3-4 21: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辛苦
发表于 2013-5-1 22: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深奥了,是理科的人关心的事情
发表于 2013-5-2 21: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资料  认真学习
发表于 2014-11-25 14: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面没有了?可惜
" ^) Y9 I6 Q" i, n, K) `
发表于 2014-12-28 21: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乡顶一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13008828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