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全站
10天前
查看: 22585|回复: 14
收起左侧

[讨论] 如何调整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间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30 16: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圆锥滚子轴承既能承受径向力,又能承受轴向力,轴向间隙调整太小,轴承运行就会发烧;轴向间隙太大,会影响传动精度。用什么方法调整这个间隙才能使运转正常进行?谢谢!
发表于 2008-3-31 11: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个人感觉题目太大,似无从下手。
$ A% l  }# g) i5 O 3 e' x, l7 h5 `6 k
请楼主阅下帖6楼之本人回帖内附件,看还有什么问题,再行讨论。
# g# B& q- D! z1 w3 S! c  z/ _ : i/ H- Z0 `* N) q2 Y- J
圆锥磙子轴承游隙的调整( o/ N  z& W$ M
http://www.3dportal.cn/discuz/viewthread.php?tid=318603
8 J0 @) [1 C  B9 p+ N  F; j3 D
+ `* M# {# B" q- z 6 M* P: m, p* ]# K* [$ Q
以上。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tianxingzhe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3-31 13: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莱芜
除了单列圆锥滚子轴承需要在装配过程中调整游隙外,其他双列、四列圆锥滚子轴承的游隙都是厂家在出厂前调好的,不需要用户现场调整;5 |- l7 F' D, G+ @2 |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游隙调整可以用压铅法调整;(多数情况是根据经验和转动灵活性调整垫片实现)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tianxingzhe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1 10: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原帖由 LGLVZHIYONG 于 2008-3-31 13:54 发表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 Y' d4 v  a. _1 `3 [
除了单列圆锥滚子轴承需要在装配过程中调整游隙外,其他双列、四列圆锥滚子轴承的游隙都是厂家在出厂前调好的,不需要用户现场调整;
) p& p/ S' Q$ l. D1 {3 h: N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游隙调整可以用压铅法调整;(多数情况是根据经验和转动灵活 ...

1 v9 O& k5 c5 ]6 |) [" m0 K5 l* U+ E, H% G* k! F
实际上,来回答“如何实现圆锥轴承轴向游隙的设定”来得更规范一些。
# s2 |8 l( d8 j9 a3 q. A: b% H$ J  U% i
多列圆锥轴承,较之其它型式轴承,有更多的游隙系列。对于普通精度圆锥轴承,名义游隙的step是0.004‘’,公差是+/-0.001‘’。
# @$ m7 Y8 L6 a" Z  Q0 D* C# w( F" |$ B9 L& J% J3 _$ l
无论如何,不管是预设游隙还是客户自测游隙,都需要有人来做这样一个工作。
5 w9 _7 v9 M" G4 u' `) x
, r5 k6 S, d$ g% t7 A$ o% F何时客户需要自行设定圆锥轴承的游隙?我的意见是,以下情形:: Z. q) x/ h7 H" g3 W, q, C/ F4 ?: D9 ~
1。轴承系统为两个单列圆锥轴承。' O9 ?5 G% v" U" m
2。预设游隙,不能满足应用条件需要的运行游隙要求(更紧的游隙控制)。这也是根据轴颈实际尺寸,进行游隙选配。* H1 G+ {* }& O4 e% R/ F
3。多列圆锥货期过长,客户用单列轴承进行组合;或是客户需要更变轴承内部游隙。
3 F' ^3 v# ~' }4。一些特殊应用。如轧机中的轧辊止推轴承TDIK,属于无隔圈的双列圆锥,需要设定一定的弹簧预压量。
7 A- h0 z; K2 z4 {
/ X( u; }) {8 W* v+ [$ v我不同意楼上所说的圆锥轴承轴向游隙基于感觉和是否能转动,实际上圆锥轴承寿命与游隙密切相关;加之对于负游隙及大型轴承,无法用手感感知甚至量化。$ f% N0 M5 ^6 k- ~/ H

7 A' L1 U, ~7 B同样,使用压铅法需要十分谨慎:需要用塞尺复核压铅点的间隙是均匀的并且在压铅过程中不能使用榔头、铜棒击打轴承压盖。我更倾向于直接用塞尺测定,重在练习。
" ]! o; [# d8 ^; B1 H' n8 x- O( j9 j0 Y; \( A$ v8 R
7 k# Y+ a: Z4 D6 J
至于如何实现圆锥轴承轴向游隙设定,可参看我前面谈到的那个帖子的附件内的样本。
6 k/ g' K: X# ^/ S6 I& m) U
$ t, t9 n; N) w/ o
$ |/ v! o$ Q8 @$ U0 M以上。$ r. t/ T+ N' G; T+ j
5 m. `7 g5 S4 H+ Z) R
[ 本帖最后由 yc771125 于 2008-4-1 10:3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8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8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1 12: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长治
1单列园柱滚子轴承轴向间隙的调整 9 p$ h, l3 O4 V2 c7 _- X$ q

6 F" d, I" H7 b6 G) t) X1)调整螺钉或锁紧螺母作轴承轴向间隙调整:先拧紧带螺纹的调整件,使轴承到无间隙状态,然后.反转调整件,而得到所规定的间隙值。其反转圈数N按下式计算N=α/(tn) (圈)式中α-轴承规定的轴向间隙值 (mm) t--调整螺钉的螺距(mm)n--螺纹头数
" |; w+ f/ e5 U* k0 {
) x* r7 Z2 u: S# ?9 ~; \2)塞尺测量调整
) ?" d: i; l. {- m4 c, s
) u& o- M. Y  l% @(1)塞尺测量轴承外圈与滚子(滚珠) 之间的间隙S.则轴向间隙c=S/sinβ通过调整旧c值与规定的轴向间隙一致 0 e" V4 Q: W" ?0 M$ W# a. R* q. b

& P  V7 o+ i8 }  x$ I(2)压紧轴承端盖,测量端盖与轴承座间隙,该间隙加上规定间隙为调整垫片的装配总厚度
6 U! X7 d4 m. ^' t  ] 0 @7 W% B5 Q& E5 G6 j9 [7 u
3)百分表测量调整,对装配精度要求高; , K8 u; l& f% u# o5 B
5 C# N; C5 Y) x7 e6 e
的轴承.轴承间隙的调整,必须采用百<;O> <;/SPAN>' g" H# [! `& |; P' n
7 Y' }4 C5 N  X* U$ R" H; ~
分表测定。一般可在轴两端轴承外圈先 3 B, D# _  G3 [3 B, t! d

. l4 C* c6 r7 k- H" L- t$ u做预定位,再将百分表固定在随轴窜动 <;/O:P>
0 X% g; w6 M4 y
1 e% n6 i, D1 ~8 q的某一零件上,使轴作轴向窜动,用百
$ M4 _8 ~$ z6 I0 d# W ;
) i6 N8 v, G9 u( \* h7 k! Q分表指针测得最大轴向窜动量,以增
3 d% q7 S7 I! _, g
2 d( V+ s7 k0 _" d* G9 d3 D# k3 N  l;减调整垫的数量达到所要求的轴向间隙 " Q3 i' w6 b" g
: l5 }7 J8 i4 F* D/ _+ j
2.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间隙的调整
* @7 p) `- u( ^ 4 M# J( ^/ u3 h; ]8 `
整套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平放在检验平 , p7 w- y2 D2 T( `; r0 r) Z$ w

2 C3 c* q, _& X& L2 n台上,测出其总高度值(需对称位置准
! X5 q# ]# \, w$ k1 D, H+ X/ J" l8 B/ }9 J( L$ d# {! d& T  V
<;/SPAN> 1 G6 y1 s4 K  w; a. _" O2 @
;
7 Q( y, {2 k: P/ ~% @  c度差应符合隔环拆下,再测其总高度值,
5 G7 l1 N$ C$ L$ l6 ?9 P % O" i, d; C1 n, P5 V
两高度差应符合图纸中规定的轴向间隙 # D0 v& [& X- ?# J: Q  |

& P5 A& K4 n' c0 F0 s; p: M值,否则修磨隔环达到要求 ;
3 F( A0 ?" U  K" k
3 l3 q0 i* E" Y  T4 g8 ]% A3.四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间隙的调整
9 U) h, _/ P0 w1 [ + V1 @5 T: a; r- g& P4 e' U; k
四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间歇的调整同双; , f. W+ l& k. A7 ]) n
* |1 ]5 w. T8 l( f# ?& g
列圆锥滚子轴承的调整,只要分两个层 % x' b" H+ G. R9 Q
; Z& C$ ~5 _6 F; l5 }. J. x
次分别测出一个轴承内圈隔环,两个外
  _5 F% \5 ]1 f1 q
7 U* l3 v  F+ M$ K1 b;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4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4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3 11: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莱芜
轴承内部的轴向间隙可以借助移动外圈的轴向位置来实现。3 f& X, X2 q8 l* a
1 调整垫片法:
- @$ ^. V0 @9 B' H在轴承端盖与轴承座端面之间填放一组软材料(软钢片或弹性纸)垫片;调整时,先不放垫片装上轴承端盖,一面均匀地拧紧轴承端盖上的螺钉,一面用手转动轴,直到轴承滚动体与外圈接触而轴内部没有间隙为止;这时测量轴承端盖与轴承座端面之间的间隙,再加上轴承在正常工作时所需要的轴向间隙;这就是所需填放垫片的总厚度,然后把准备好的垫片填放在轴承端盖与轴承座端面之间,最后拧紧螺钉。
  y: |9 r, l& K2 调整螺栓法:
% w! U- n: n. {把压圈压在轴承的外圈上,用调整螺栓加压;在加压调整之前,首先要测量调整螺栓的螺距,然后把调整螺栓慢慢旋紧,直到轴承内部没有间隙为止,然后算出调整螺栓相应的旋转角。例如螺距为1.5mm,轴承正常运转所需要的间隙,那么调整螺栓所需要旋转角为3600×0.15/l.5=360;这时把调整螺栓反转360,轴承就获得0.5mm的轴向间隙,然后用止动垫片加以固定即可。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3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4 07: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原帖由 LGLVZHIYONG 于 2008-4-3 11:38 发表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 {7 V; ~$ h/ T9 r. f) x轴承内部的轴向间隙可以借助移动外圈的轴向位置来实现。
' o$ F* R1 R. r& h3 D( M4 T1 调整垫片法:! l( ^3 I# F! L2 ?% f
在轴承端盖与轴承座端面之间填放一组软材料(软钢片或弹性纸)垫片;调整时,先不放垫片装上轴承端盖,一面均匀地拧紧轴承端盖上的螺钉,一 ...

. H2 M9 q' H+ ^& h2 S5 \& F+ q! h% D6 y: K9 v, u7 |
获得圆锥轴承轴向游隙的方法有多个,每个方法适用场合、获得游隙的精度以及数值范围,都不尽相同。
2 {& I( z5 F/ i' m! G 7 g8 Q% D0 `; A. m1 H) }9 T6 ]+ S4 C
楼上提到的方法最易在现场实现,但是精度比较差,更基于现场实施人员的经验。
6 c5 Y5 S* \1 s& C9 t7 F ; u) {# a* X9 L
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在测量、拧紧时,转动轴承,以实现滚子有效坐到内圈大挡边----这也是为什么这种方法比较费时、与实施人员经验直接相关的原因。: F5 B7 e6 Q2 Y1 ~: j1 n" v

' f6 H* a5 U1 v1 `
5 }. Y: E# I. N8 q8 _& k. _+ {以上。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4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4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4-20 16: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调整方法有很多,但是间隙要留多大才合适,有没有标准呢?
发表于 2010-4-25 18: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按楼主说的,应该实验解决,几下过大和发烧的游隙,在此之间再选一值。如果轴向游隙过大,影响除轴承外的零件,应选用大锥角的轴承。
发表于 2010-5-7 11: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量产应该是经验加感觉吧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5-14 19: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0-28 15: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宁
先拧紧,再退回,退几分之几圈,比如留0.5的间隙,通过螺距计算该退多少
发表于 2011-1-9 13: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如何配飞轮轴承套的间隙

如何调整圆锥滚子轴承的间隙.pdf

80.92 KB, 下载次数: 59

发表于 2012-11-8 13: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徐州
前来学习来着!!!
发表于 2018-10-2 20: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莱芜
非常感谢分享,虽然内容有点少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