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新编铸铁、球墨铸铁金相技术及蠕墨铸铁、灰铸铁金相图谱四册2 i0 K$ g/ z0 @% D/ O6 H
哪位大哥能上传一下:) M" r+ Q, ^( h s$ }4 d) s0 m/ K
第一篇铸铁及其金相技术总论
( D$ ?& L& Q. }, K6 k. ]* `第一章铸铁的分类及" 相图
2 k8 H* H7 P3 k. B, T" M g第一节铸铁的分类
, h# I* n a0 O9 ?& U' o第二节" 相图 &
$ b5 U/ z ]1 _- C( P4 s第二章铸铁的凝固结晶及固态相变’' U( g; m0 N( t. \( [ V5 Y. y! F
第三章影响铸铁铸态组织的因素&
2 R8 T6 f ^0 F* i0 G/ M第四章铸铁凝固及冷却过程中主要缺陷的形成原理及其防止( ?+ g0 l! f- C. B3 b
第一节缩孔及缩松的形成及其防止- q9 B' m2 K- V6 Z' r
第二节铸造应力、变形和开裂及其防止! I* A% t" D" x$ y& g# T4 s! [
第三节非金属夹杂物和组织不均匀性及其防止&
& l) e1 k1 \1 V9 V6 H& L& E4 D第四节气孔的形成及其防止,6 r. e7 G" ? l6 ~9 U8 ^
第五章铸铁的发展及展望,’5 C2 W. d5 \+ s. B: l
第一节铸铁的发展,’6 A3 x M- M; |& V: Y$ ]
第二节对现代铸铁的展望’& y# Y- p( m7 |+ [
第二篇铸铁的牌号及化学成分速用速查; @7 i+ \1 W/ G/ [* ^
第一章灰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_, f( a# N M4 U5 |( P& ^4 t: z5 o
第一节灰铸铁牌号对照
5 E; ?, H, P: p6 h第二节灰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 i1 z9 n! r# h( {4 ?第二章球墨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Q( R" o( }' U" d5 B& E/ m0 A; I
第一节球墨铸铁牌号对照( M7 X4 q q9 h5 a
第二节球墨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 C; i. j" p0 f4 U" M, C2 g) \第三章可锻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6 b+ t9 f' @# B第一节可锻铸铁牌号对照
$ s+ z6 a! n0 w3 L第二节可锻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 K7 o. V. W5 |第四章耐热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
3 \, @% |$ k* ^; c, b1 H$ v, l第一节./ 系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8 U; c& y% y+ |- F) L
第二节.0 系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
L. G5 I% ^" S& M, M: P7 W: L! q. o第五章高硅耐蚀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
1 {" {( @1 W! T2 }第一节1/12’’33.4 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 U" M2 U, f3 i' s
第二节1/12’.4 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
# `8 T3 V# R8 b: U- p8 e第三节"&’ 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
5 |" }8 x L, V, H. M8 {7 X. s! ~第四节", 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
0 [3 w+ G/ o: s; w第五节". 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
# n% e7 A5 G, t! c% F) p- V第六章抗磨白口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
' b% x% m" T" G' g7 R7 Y第一节01"23,4—5" 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
0 _ B1 K+ x9 l$ j第二节01"23,4—6" 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 h+ e2 N( `% q4 A) r3 z" a) s
第三节01"2,73 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 ?' L( ~' l: }4 k% C3 M
第四节01"2,4 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
, V2 ?, _. h% E第五节01"2,4/ 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8, u( \; y' i% n) \
第六节01"2,&’ 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8- h9 X9 i$ q7 I9 e, M' s
第七节01"2,49&’ 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8
; U' p) ]$ F7 L. H* I- x2 K第八节01"2,8 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7! t0 P+ V8 P8 ^8 T6 _2 f9 }
第九节01"2,4 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7
4 L, T) ~+ k' f5 M0 ~- ]6 K, G第七章奥氏体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49
% i. |+ }" Y8 ]4 B4 @/ }第一节国际奥氏体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49
5 k( J6 w9 b4 m+ M2 V. b第二节美国奥氏体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4# D9 f3 \' t: \4 G
第三节英国奥氏体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4/
0 X3 |1 a- s' C' x. R. i第四节德国奥氏体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48' L: b% S2 f/ h l% C p7 @: s& `
第三篇铸铁金相试验技术; t7 t; w0 l& {4 I
第一章金相显微镜的光学原理.
. j [) H: Y- T, h1 I% ^( K5 F3 P第一节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
4 i: ?# _" @$ b7 K" @% k第二节透镜成象原理7
3 Z/ y( y( h) E. f) c, V第三节显微镜的成象/
+ O$ e9 u. ]* I8 [第二章普通光学金相显微镜/4# a( n% k0 s, x+ G0 L8 K m+ l5 X
第一节显微镜的光学系统/47 F1 q3 Y4 I0 w* ]* x# c2 T: M# W
第二节照明系统/7* N" r( G8 K9 O) X0 Y1 a( O* }; r
第三节机械系统./2 S W6 b% @: `: a
第四节显微镜的操作与维护./$ M0 f5 o% t1 ~3 N B+ L
第五节各类金相显微镜..
/ P; p; i' G6 @" W2 d第三章偏振光显微镜898 m. p7 _% I3 W C. O
第一节偏振光的基本知识89
2 \! M7 k; i; c5 |$ A- I第二节偏振光显微镜的结构特点86 {: B. E E$ ?# i) t
第三节偏光显微镜工作原理8! \4 k* t8 P* r- e, e: l; v" r
第四节偏振光显微镜在金相分析中的应用88
+ F- `7 x, K/ U m0 W第四章干涉显微镜7
]6 j- d0 o0 C4 a( w0 u第一节干涉理论概述7
, x7 r; J6 y ?# f3 D, n' j第二节干涉显微镜7.
0 L8 s: h" S$ d. @# M6 U9 c第三节干涉显微镜在金相分析中的应用"
- Z% I$ e0 h3 J* c+ b2 `# a第五章相衬金相显微镜"
- X6 a. Z& X. B. u: b第一节相衬显微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金相分析中的应用"
0 `9 c6 O( g& b' H& L/ Q第二节偏光干涉衬度装置# s" [# F! g" }
第六章金相试样的截取与镶嵌
2 d3 ~" k6 {. E- Z8 v- {第一节金相试样的截取2 t& H. I. q8 q' _/ q2 W3 h# t
第二节金相试样的镶嵌&
0 X5 s3 i$ h- W第七章铸铁金相组织及其性能的检测方法&’0 ]! q1 [; Z9 I2 o* I$ z
第一节铁液质量的检测&’4 A0 d; t3 D4 [. ~; B9 x
第二节铸铁金相组织的检测方法"' O) u2 }1 v$ I4 B5 m
第三节铸铁物理性能的测试方法# T, U& m+ V, |! {1 ^5 z
第四节铸铁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 H. c3 [1 K# h+ G4 Z5 ]第五节铸铁铸造性能的测试方法&
8 _( z8 D% R7 X第六节铸铁使用性能的测试方法% ?2 E" ?* E& W0 X# Z
第七节铸铁材质无损检测方法
2 x% s; v1 q1 e+ s第八章金相试样显微组织的显示"2 |" ?. I1 ?/ I# Z& [
第一节概述"
" u6 D" H/ s* ?: B% w: @第二节常规显示组织的方法"/ y6 i! [& f+ y) g: W) | H, s" q
第三节特殊显示组织的方法
' y2 h' k9 S# K5 @' e. R: n6 F第三节薄膜干涉显示组织’"
$ z' [1 S0 h/ d2 u/ f( t8 J& N第九章金相显微摄影及暗室技术
' [- S& r7 O/ k+ j6 d第一节金相显微摄影$ m5 ~' n8 ~% a
第二节感光材料) r% W$ q% x* C6 b: C, W
第三节显微摄影技术要点" j; E7 ~& G) v2 p6 b$ e
第四节暗室技术
: x6 x, B+ h1 x) s3 }" j* }第五节彩色摄影; R! _9 A$ j6 J
第十章铸铁图像分析技术’""
. y0 x V5 ^' p! c* P/ {. O第一节铁谱磨粒图像获取及其预处理’""
- h2 A9 r! u8 f! x第二节图像处理理论研究’&
3 [5 U+ \7 x8 {9 M第三节铁谱图像数学形态学运算’’&* X; b, R% s' _$ w, b
第四节铁谱图像磨粒分割与特征提取’&
/ `; j! @) S/ o: @) y: o7 e第五节铁谱图像分类及磨粒识别1 W( f: I8 d7 |8 }2 J# h8 }
第六节铁谱图像处理与识别系统
+ b6 Y+ r" b7 j- e第十一章铸铁金相定量分析"
3 |- T' z2 j, W0 l$ M第一节概述"
0 @6 y; K0 v' ?第二节定量金相用的符号9 {6 }2 W3 ^! e' e6 e) f
第三节定量测量基本原理&' {4 w8 T1 X8 g {
第四节定量测量的基本方法, |/ |1 a7 h* V/ y. W0 Q! C4 h3 p
第五节测量误差' q2 R0 u/ O$ i7 W; C
第六节描述组织的特征参数与定量""
. A& B1 D6 o+ `1 j# S第七节定量金相应用例举
, O c' h& j, `# X1 ^第八节自动图象分析仪应用简介&2 E' A/ L) F1 i8 r
第十二章显微硬度在金相研究中的应用
0 O5 x1 O) d& a/ t/ y! a7 y; N第一节显微硬度测试原理
9 G# i, E; l1 |. x第二节常用显微硬度计’
/ ~8 i" a! n# f( u# t第三节显微硬度在金相研究中的应用’
. o/ T8 q. Y! [4 d; p7 @第四篇灰铸铁金相图谱
( T7 |) h& \4 d第一章铸铁中的石墨’"
; a6 j# M. q# J7 E第一节石墨的晶体结构’"% V7 {" G& O t" x% _9 g' t/ j
第二节石墨的晶体缺陷’
9 e4 i T6 H' Y- Y! w) X4 p4 W第三节石墨形核的条件
: y( }* J- @* I# f第四节石墨生长机制&" G4 R0 h0 J& G5 e* r4 x
第五节石墨生长中的分枝( Q( R# U2 _7 Z! V# }
第二章初生片状石墨的结晶"
5 {( ?: c9 s o) A1 ]第一节初生、, 型石墨结晶的热力学"
; z; K( v/ e/ n/ ?) F第二节初生石墨的析出"! y3 T2 p; O A/ w- k$ ]. d' x1 e, b0 M5 m
第三节./0 石墨. Q# a/ ~2 n+ n+ A
第三章灰铸铁初生奥氏体的结晶
. Y* q9 ^6 [2 B: G' S* _5 i第一节初生奥氏体结晶热力学6 J* v, _ X. b6 E4 F
第二节初生奥氏体的形核
0 D& P# y+ H U. s& L第三节初生奥氏体的生长7 l7 e+ g3 C; a! C- q" k3 ~
第四节初生奥氏体的宏观凝固形态
1 ?0 g& D5 I1 {5 {第五节影响奥氏体枝晶数量的因素
& }8 e& S9 J' g% x第六节初生奥氏体枝晶对灰铸铁性能的影响"
9 H3 `: p6 J# k- n( I第四章灰铸铁的共晶结晶’2 P! ~9 S, ^7 q. x* x5 C7 R$ B" G
第一节共晶结晶的热力学’" F' D$ u5 @. }1 S* q
第二节共晶晶粒共晶团的形核与灰铸铁的孕育
& s b: f0 {; i; Y第三节共晶团的生长———石墨片外围奥氏体晕圈的形成与石墨不断分枝6 G6 R" | m) p' u, R, t4 u
第四节共晶团的分类" V& V" P9 Q+ W; X( R7 Y6 P
第五节共晶石墨1、2、3、4 型及珊瑚状石墨的形成"
8 _0 `/ \- H2 P$ E2 N7 U( ?# l3 `2 E第五章灰铸铁共晶末期最后凝固" 区铁液的结晶&&
: t7 P% ?0 | ?3 N! l5 x第一节" 区铁液的结晶特点&&6 w$ y+ N, L, T/ I
第二节" 区铁液的结晶&
: Y) ?2 j5 w. ~4 P: m9 K第三节" 区凝固组织对灰铸铁性能的影响&", C' r P- G# n% m+ x
第六章铸铁的偏析3 ]& s; J6 K7 [* b& B
第一节微观偏析的度量, ^2 r) D9 o- n2 ~
第二节影响铸铁微观偏析的因素"
. b+ x) k, t4 r) @第三节灰铸铁微观偏析特点""
; N( w0 \# t5 h" n& l) C3 m第七章偏析对灰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4 u7 {: y# ~! I( Y第五篇球墨铸铁金相图谱5 z1 D* f0 d h6 M" F
第一章球状石墨的形核&! x1 n* i3 T% ^% X
第一节形核物质&) M8 g% X* Y$ ~" a
第二节形核机制’* G, `6 e+ Q* y
第三节球墨铸铁的孕育
+ n" l- y! w7 M; e# P, B- }: h第二章球状石墨的生长0 ]6 ?6 f: J2 V1 _9 }
第一节球状石墨生长的工艺条件. Y6 n e" F' _5 c8 ~
第二节晶体按球状生长的结晶学条件’
/ m' b, I M6 S第三节石墨球的缺陷生长及过冷的作用"
7 v, {; {0 {9 L9 i+ W第三章球墨铸铁中的奥氏体枝晶’
$ ~. ]7 Q& x) [: ]! N k" F" X第一节球墨铸铁的奥氏体枝晶分类’
2 w) `+ Q+ g: {. ^第二节奥氏体枝晶的形成’6 u/ d9 ~7 X5 T
第三节影响奥氏体缓冷枝晶的因素
& D' J s) Q& }3 x第四节奥氏体枝晶对缩松的影响
9 A( [% E# X: E( p+ `+ x第五节奥氏体枝晶对球墨铸铁性能的影响
( \3 Z7 E- |: p7 k y" j- F第四章球墨铸铁的共晶结晶’
4 [0 s3 M* T9 k第一节球墨铸铁的离异共晶’
. ~* o3 E9 o* M2 m' Z- M' P第二节石墨球外围奥氏体晕圈的形成- ~5 Y7 Z! S( ?: T3 F
第三节石墨球在奥氏体晕圈内的生长
$ d# W% x" O+ N$ ~+ I- G: l第四节石墨形状与奥氏体外壳的关系
- i6 h* z8 ]" ]2 |7 Q/ I第五章球墨铸铁共晶末期最后凝固" 区铁液的结晶
" F, K: v$ ]. B; K第一节晶间碳化物
4 B6 V& I% [, m3 m第二节畸形石墨
/ L) ~4 j- m' W! ?* K$ f第三节夹杂物5 K3 @% b% W' i- Q' \1 W0 s5 \
第四节奥氏体及其转化组织- j/ e' U) [ H7 S. k
第五节缩松
# |. v2 ^: f4 Z. P; o9 G第六章球墨铸铁的凝固形貌. @: x" o, J0 x, V! c$ r# ~# \& o; Q
第一节微观凝固形貌
3 |0 G* r+ C, S N, G( j第二节宏观凝固形貌&7 F2 v& v( e+ o8 [- A0 @# n: `
第三节薄壁球墨铸铁的凝固
9 ~; ~7 |: j$ h) S3 \ Y第四节厚壁球墨铸铁的凝固&- x6 ^4 F9 P& Y% C
第五节球墨铸铁凝固品质的评价’4 Q$ T* q/ ]! B8 G) X. N1 D# ~
第七章球墨铸铁的偏析’$ l% Z* `9 x* p' S
第一节元素在球墨铸铁中的偏析行为’9 Z. y& O" e' g6 t/ Z3 c& \6 i
第二节影响球墨铸铁偏析的因素"
( [* x* ~& h2 {& J" W% v' a6 N4 r第三节偏析对球墨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2 G; r2 \+ Z3 {. B4 u8 B9 X
第六篇蠕墨铸铁金相图谱- f! m* t6 O8 i! f% @2 K6 N+ o
第一章蠕虫状石墨的形核
. F/ l/ Q% d. ^9 R$ X第一节蠕虫状石墨的形核与蠕墨铸铁的孕育&: @$ `! F% T; B/ Z
第二节蠕虫状石墨的雏晶&
8 f: ]% o* c6 P# U! K第二章蠕虫状石墨的生长’) s4 c5 k2 }7 h- c& L, E7 ^ [
第一节形成蠕虫状石墨的工艺条件’- I8 [ c# V& s X1 F) C
第二节蠕虫状石墨的生长机制
- l+ N g% t+ E第三章蠕墨铸铁初生相的结晶&0 ~- q I/ O. {0 c0 A# k
第一节初生奥氏体&
, q$ s9 l# h9 A0 e) B, s8 R; I: @2 q第二节初生石墨球
; {0 L: A4 e; O: z% k第四章蠕墨铸铁的共晶结晶"
4 X+ W: N: T, d- _0 B第一节共晶团的核心". |0 O5 Q- z% o D6 g
第二节共晶团的形成过程"
; r' V. q9 z, Z/ c第三节蠕虫状石墨共晶团的特点"4 }. x# m, _- d( o( J$ t! c
第五章蠕墨铸铁共晶末期" 区铁液的结晶
) o d) Y" T1 I1 M第一节" 区铁液的特点) x2 b# Z3 {- J+ N. h4 x4 K
第二节在" 区形成的组织
, f2 M9 |2 @7 N( p5 _第六章蠕墨铸铁的凝固形貌"4 E& V" r% p& y
第一节蠕墨铸铁的凝固过程"5 V( @$ m& D- j, u
第二节蠕墨铸铁的凝固冷却曲线特点"
0 s5 w0 G, ^$ A7 b e; e2 A第三节蠕墨铸铁的凝固形貌* k% l- r; G4 e( \# w/ ^. |+ _
第七章蠕墨铸铁的偏析
, b6 S) p8 Q, n6 d$ n第七篇白口铸铁金相图谱
: q$ {6 @2 J" m1 Z) F) T5 W0 }0 s第一章白口铸铁概述"
9 a' n# q& ?) J- b+ [. e第一节普通白口铸铁"& U+ P% ?- S* W$ L t: t4 F( w
第二节低合金白口铸铁"
! q% O$ \$ x4 F3 ?第三节高合金白口铸铁6 x# C9 X. K1 l" l9 j* ~2 E
第四节合金元素在白口铸铁中的作用
. ]; \7 e$ g) l第二章白口铸铁中的碳化物的特性
+ s7 k+ {6 z3 \4 k! B: x; c第一节碳化物的类型
' q" x' e9 h1 y第二节碳化物的特性’) n( P' ]7 n5 g/ A" X# w& m8 o
第三章白口铸铁初生碳化物的结晶4 ~# L1 O; N1 ^; [
二节初生渗碳体"的结晶&&’
$ d6 @0 y3 p- y: F/ z第三节初生碳化物’# K- A8 X c. N$ s
的结晶&&
' f# f( s, y5 H* ?/ I9 { v第四节初生碳化物的结晶&&
# x( I6 K: n! Y- x第四章白口铸铁初生奥氏体的结晶&
: H) ], n ~' b* J6 W第一节初生奥氏体形态&- L4 o& i" M$ I- V+ p
第二节影响初生奥氏体形态的因素&
7 \2 m& [' q- U- p第三节初生奥氏体形态对白口铸铁铸造缺陷的影响&6 C# `2 @1 Z+ c; w6 D
第五章白口铸铁的共晶结晶&
" C! S5 h; r* r* c) z% Z! N第一节共晶结晶的热力学与动力学&
+ F5 F4 m! I! E* q1 j: F- K/ ~第二节普通白口铸铁的共晶结晶&& [0 L& l# F6 f6 I
第三节高铬白口铸铁的凝固及共晶结晶& I. x4 T, p9 l1 P, T i' P
第四节钨系白口铸铁的共晶结晶&&% G5 k4 u4 K0 @4 w" V" P
第五节白口铸铁共晶组织的改性&) h0 S3 e5 q' p0 p$ ?$ G& R' V
第六章白口铸铁共晶末期" 区铁液的结晶&,
8 |* _ s/ Y: @( V第一节普通白口铸铁" 区铁液的结晶&,
1 f7 u. {+ s" z3 F0 _" V/ P. W p第二节高合金白口铸铁" 区的结晶&,0 x* F$ ~) {" i
第七章白口铸铁的偏析&’- p8 O' R- ~2 H
第一节元素在低合金白口铸铁中的分布&’# s: g8 [( L- }( X
第二节元素在高铬铸铁中的分布&
8 }! R7 B# e7 x$ |/ G& S第八篇铸铁金相组织特点、牌号选用与生产工艺及缺陷防止" d6 Y* N9 `4 Q' }
第一章灰铸铁金相组织特点、牌号选用与生产工艺及缺陷防止&.
! k, C' E- f7 ?, z第一节金相组织特点及其对性能的影响&.4 |" n8 {4 L- f) C
第二节灰铸铁的性能&- M, r# x7 \( P4 a3 F7 O
第三节灰铸铁的冶金质量指标,2 x% e& }3 t% j
第四节提高灰铸铁性能的途径&
) }. g" i, ^$ l8 \, r第五节灰铸铁的热处理及其他处理, x- P' q& Y; n; C7 s; @" f
第六节灰铸铁的标准及合理选用原则,2 z! H8 A2 N. t# s
第七节典型灰铸铁件’,
. r/ G# \( J1 t4 z" o) c" G8 G; l第二章球墨铸铁金相组织特点、牌号选用与生产工艺及缺陷防止& d$ T0 l' n/ i7 q/ A( O6 g" u
第一节球墨铸铁金相组织特点4 @2 a- M4 c3 V" s1 r: o5 W7 s& c
第二节球墨铸铁的性能&* X7 z# ~& l$ G2 m& `+ Z
第三节球墨铸铁的化学成分.
y( l, L% J) V8 J) f- v" \第四节球化处理及孕育处理’% ]( b4 y) t& M; a d, A: V
第五节典型铸造缺陷及其防止' A* R( V% W b, z8 V0 P5 h# }
第六节球墨铸铁的热处理&
6 Z" W0 O5 U0 j- A5 O第七节球墨铸铁的表面强化&0 N4 b5 A8 Q" y; k* b# O( U
第三章蠕墨铸铁金相组织特点、牌号选用与生产工艺及缺陷防止/ @3 w8 V6 F, P! c5 b K, K
第一节蠕墨铸铁金相组织特点""7 k4 h9 \1 A/ Z# O5 @4 t7 |
第二节蠕墨铸铁的性能"
9 @$ b! b! `- f( `! _第三节影响组织及性能的因素""
# N. O" C0 `+ y第四节蠕墨铸铁的处理和控制"&+ O- o2 Z4 k0 c' T1 N" g: X
第五节蠕墨铸铁的缺陷及防止方法"’8 `( E3 z: z3 |' o
第六节蠕墨铸铁的热处理"’
5 I+ v! H& j: t _- k+ n8 b第七节蠕墨铸铁标准、牌号及其选用原则"
0 f6 M( K* d# y4 H% o6 H* y第八节典型蠕墨铸铁件"* T# w% y; E( E# ~+ e3 ]; S
第四章可锻铸铁金相组织特点、牌号选用与生产工艺及缺陷防止" @- \+ I; G7 I/ j( n) E1 d
第一节可锻铸铁的分类和金相组织特点"
& g, ^& @5 Q1 V3 l8 S& D Z第二节可锻铸铁的性能" K0 \ |+ G0 E/ |' B
第三节可锻铸铁的坯件生产- P; I' ~0 n$ W/ D6 [
第四节可锻铸铁的石墨化退火
, I9 @! H4 z1 z+ C8 f. y* Q/ V% j第五节可锻铸铁的脱碳退火
$ K+ U# m) S7 ]+ Z0 A第六节可锻铸铁的缺陷及防止方法2 L4 C& p. `5 |* P8 Q
第七节典型可锻铸铁件"
. ~6 s* }, { Q$ g- H. v/ B第五章抗磨铸铁金相组织特点、牌号选用与生产工艺及缺陷防止
" j( J7 s6 R" z3 M第一节铸铁的抗磨性
. Y. `& n: R: ^$ L) C第二节抗磨白口铸铁’' y) ]2 ~' h( z, E
第三节抗磨球墨铸铁"/ H8 f; Q N+ a9 Q3 x
第四节双金属抗磨材料"
; i1 W+ Z1 _5 v/ x& {& w7 b第五节典型抗磨铸铁件&7 u6 m$ ~ H0 ~( g- N
第六章冷硬铸铁金相组织特点、牌号选用与生产工艺及缺陷防止
& h9 q+ a$ a' L: A; n4 F第一节冷硬铸铁的组织特点8 \9 z+ _% c+ @" T* \4 a7 E; O/ i! P
第二节化学成分对金相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 d7 q$ f9 A" c9 ~# s t第三节制造工艺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9 `0 h* y9 |$ f- i" ]第四节冷硬铸铁的应用、生产及控制&
+ ]6 O6 r; Z+ _* L- H7 {% d第七章耐热铸铁金相组织特点、牌号选用与生产工艺及缺陷防止’4 k$ Y" ]: l/ G2 i4 v9 W5 W
第一节铸铁的高温氧化’
3 x$ K& m/ X8 n9 A第二节铸铁的生长' ]) G$ S6 u t% y7 r
第三节耐热铸铁的成分、组织及性能& N6 l% T4 p& |9 n7 v2 P
第四节耐热铸铁的选用’
7 L7 S3 c- n+ H, i第五节耐热铸铁的生产工艺
% J6 A4 |1 |+ @6 R; R& D第六节耐热铸铁的常见缺陷及
0 |$ K- L6 K% H# ~% w9 K第七节典型耐热铸铁件: C( p2 k5 |# G6 ?
第八章耐蚀铸铁金相组织特点、牌号选用与生产工艺及缺陷防止
/ g) N# ]. F' I7 p第一节铸铁的耐蚀性
' h. C' F; L3 g4 e! J第二节高硅耐蚀铸铁"
! Z9 m+ d. d( R第三节高镍奥氏体耐蚀铸铁
! Q" _4 o0 n! m! G, z. p" j第四节高铬耐蚀铸铁""
7 P9 N e4 p6 O2 `5 Y5 M) M第五节中、低合金耐蚀铸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