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全站
goto3d 说: 此次SW竞赛获奖名单公布如下,抱歉晚了,版主最近太忙:一等奖:塔山817;二等奖:a9041、飞鱼;三等奖:wx_dfA5IKla、xwj960414、bzlgl、hklecon;请以上各位和版主联系,领取奖金!!!
2022-03-11
全站
goto3d 说: 在线网校新上线表哥同事(Mastercam2022)+虞为民版大(inventor2022)的最新课程,来围观吧!
2021-06-26
查看: 3616|回复: 4
收起左侧

[文献] 变速箱前罩压铸模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6 17: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未济 于 2010-10-16 18:00 编辑
! @" T/ q) e: d& i- m3 u& T- _( n0 c" ^+ m* }& Q# b5 f" S# }8 E
摘要:通过分析变速箱前罩的压铸成型工艺,确定了模具结构设计方案。为了便于安装和固定嵌件,使用型腔倾斜结构;为了便于模具的制造与检验,将模具镶块基准做成同等倾斜使镶块尺寸与产品尺寸基准一致;为使定模顶出机构安装便捷、占空间小、顶出力大,使用了碟形片组合弹簧顶出新型结构。模具结构设计改善效果显著,生产实践证明模具设计是成功的。
关键词: 铝合金.变速箱前罩.压铸模具.

5 O$ f: M2 Z/ G, Y/ C+ G+ p
Die casting die for the front casting of torque-converter housing
ZHANG Yu-xi
(Ningbo Dahongying UniversityNingbo, Zhejiang 315175, China)
AbstractThe structural design scheme of a die casting die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analysis on the die casting process of the front casting of a torque-converter housing. In the design cavities were arranged slantways for the easy installation and fixing of inserts; the insert’s reference was made the same angle with cavities so that the reference of insert dimensions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duct dimensions; an integrated bellevillespring stripping mechanism was applied for its easy installation in fixed half and for less space requirement. The technique proves to be effective.
Key words: aluminum alloy; front casing of torque-converter housing; die casting die
' _) t. _: Z/ b3 k0 ]
1引 言
变速箱前罩是汽车零件中受力较大的压铸零件,是关键件。由于变速箱前罩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和变速箱前罩零件结构的特殊性,决定其强度要求高,压铸工艺相对较复杂,所以压铸件质量直接影响汽车变矩器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变速箱前罩在压铸生产中有一定难度,关键问题:1、钢套嵌件在压铸生产过程中需安装便捷定位可靠,2、定模需加装顶出机构,3、定模顶出机构在合模前不易受力,并且开模瞬间需具有超强的跟出力,4、模具结构需具有良好的加工检测工艺性。经过多次研究、论证及实践证明,在模具结构设计时,采用如下方案能完美解决上述四项问题:一是将型腔水平布局调整成略向一边倾斜的布局,这样能使嵌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地固定在抽芯上;二是让模具镶块基准作同等倾斜,可使型腔尺寸基准保持不变,在解决嵌件安装、定位问题的同时,确保模具制造的良好工艺性与检测便利;三是使用碟形弹簧片顶出机构,顶出结构紧揍、顶出力强大、组装方便。
2压铸件特点及工艺条件分析
   变速箱前罩压铸件如图1-图3所示,压铸件投影面积大小为220mmX190mm,压铸件重量为2.12kg,平均壁厚为5mm,在压铸件的内腔里置有一个外径Φ70mm的嵌件,压铸件内腔嵌件安装处的抽芯型腔部长达190mm,且其旁边有形成铸件内腔减轻窝的大抽芯镶件。另外,在图1左上方有一处倒扣,需要配置抽芯。为避开抽芯机构,将来浇口位置有必要布局到此抽芯的反侧。零件基体为旋转体,分型面与旋转轴线重合(如图2)。考虑到压铸生产时方便安放钢套嵌件,有必要把大抽芯设置在操作者侧,所以图1可视部分需要在定模成型。由于定模侧有四个型芯孔和多处减轻窝,所以定模侧的包紧力相对比动模侧大,定模侧需要设置顶出机构,在定模侧设置八处顶出迹。顺理成章图3可视部分要在动模成型,动模侧设置六处顶出迹。从壁厚来看该压铸件成型不成问题,但是因为需要装嵌件,而且嵌件在超长型芯上, 同时安放嵌件的位置被抽芯上的突起镶件遮挡,所以压铸生产难度很大,一旦嵌件在压铸成型前有松动还直接影响压铸件的合格率,更影响单位时间内的压铸产量。另外,尽管由于动模侧有抽芯机构,压铸件不会留定模,但是定模侧包紧力有可能把压铸件拉裂,也有可能把抽芯机构拉变形,所以定模侧必须设置顶出机构,在定模设置顶出机构难免会加大定模厚度尺寸,一旦加大定模厚度就等于加大压射行程,压射行程加长同样会影响浇注时间并影响压铸件质量。
http://www.dcm888.com/newsFile/20091127104158684.JPG2 y7 y, @! R0 h/ ]! M$ O

! r" A- P0 m" W1 E  {1 g+ t

1 |* Y3 x+ L5 N" f# J. e
图1                         图2                            图3
3模具方案设计分析
   变速箱前罩压铸模设计的关键:一是如何在不增加定模厚度尺寸的前提下设置定模顶出机构,二是如何实现嵌件安放便捷和定位牢靠,三是如何确保良好的制造工艺性和利于检测,四是如何确保压铸件在开模的瞬间有超强力辅助跟出。从压铸件的特点分析中不难看出,安放及固定嵌件有各种办法,如镶嵌磁体吸附等。但是从耐久性可靠度方面无法实现理想化。同样,定模侧加装顶出机构也有多种方法,如加装小型油缸,加装硬质橡胶块顶出等。但是均无法同时确保即具有超强力又不增加模具厚度尺寸。经过总结经验,最终对型腔做倾斜布局并让模具镶块基准作同等倾斜;定模使用碟形弹簧片顶出机构。应用上述二项技术较经济地解决了该模具设计的四个关键问题,同时又间接地使取件和喷涂实现自动化。
4变速箱前罩压铸模设计过程
   变速箱前罩压铸模设计经历两次失败之后,第三次设计制造达到理想状态
4.1第一次模具设计方案
如图4所示,在初次模具设计时,采用常规的设计方案,严格按包紧力分布来进行分模。由于是三面抽芯,所以只能采用横平竖直的布局,即大抽芯水平摆放,并置于反操作者侧,初次模具设计的优点:省去定模顶出机构。缺点:因大抽芯在反操作者侧,所以放置嵌件不便;因定模没有顶出机构,所以铸件偶有拉裂现象;因大抽芯镶件在动模侧,所以大抽芯与大抽芯镶件之间的盲区难以喷涂。
' C% @8 M- n: L9 c% R# T5 w
图4第一次模动模侧
4.2第二次模具设计方案
动定模反转并且旋转型腔。本次设计是对第一次模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条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的解决方案。方案状态为:大抽芯在操作者侧并且向下倾斜10º,定模加装油缸顶出机构。本方案优点:放置嵌件问题得到解决,铸件拉裂问题得到控制,大抽芯与大抽芯镶件之间的喷涂盲区消除。新暴露出的不足点:定模尺寸过厚,增加了充填难度。
4.3第三次模具设计方案
定模改装碟形片顶出机构。第三次模具设计是对第二次设计方案新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的设计方案,通过压铸生产验证,所有问题得到解决,达到预期效果。
5最新设计方案亮点剖析
5.1型腔倾斜布局的确定
   如图5所示,将型腔布局由正态逆时针旋转10º,这样,安装嵌件的大抽芯也相应自然向左下倾斜10º,并指向操作者侧。所以,嵌件在重力的作用下会被自然地固定在抽芯上,确保安放嵌件便捷、可靠、经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模具右上方设置两个大量排气板,由于两个大量排气板独立设置,避免铝液回流,可以充分地对浇排系统进行微量调整,使压铸件品质更加稳定。

' d7 R  n: \+ |. G
图5第三次模动模侧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18: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5.2碟形弹簧片顶出机构
5.2.1碟形片尺寸及形状的确定
如图6所示,所谓碟形弹簧片:顾名思义,就是由弹簧钢做成的等厚无底空心碟子形垫圈。当其受平面压力时,碟形会有被压平的趋势,考虑到碟形弹簧片的受压变形原理是碟形材料的缩性变形,因此即使要获得很小的变形量,也需要较大的压力。碟形弹簧片顶出机构正是利用了这个原理,通过大胆尝试,取得到了预期的效果。每个碟形弹簧组合由四个碟形片单体组合而成,碟形片材料为SUP10耐热弹簧钢,耐热温度在200℃以上,碟形片规格:A50/Ф50xФ26xt3.0xh1.1,即:外径Ф50mm,内径Ф26mm,碟形片厚度3.0mm,单片压缩量1.1mm,对一套碟形弹簧片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获得不同的总压缩量,使用四个碟形片可以组合四种压缩量,如下图,总压缩量分别为4h,3h,2h,1h,本模具选择压缩量为4h的组合形式。碟形片组合后,自由长度为3x4+4x1.1=16.4mm,通过对单套碟形弹簧组合进行测试得知:压缩量为0.3mm时,所需压力为143kg,压缩量为3mm时,所需压力为1442kg,经过反复测试:弹性、压力、耐久性等均符合要求。
" C1 C/ g& {% J7 M  K7 U9 b1 p. k

& }, k, U8 N* i( X9 x- s
图6碟形弹簧片各种组合
5.2.2碟形弹簧片顶出结构组件
如图7所示,在定模套板底面局部设置顶出机构空间,空间深度为68mm,在碟形弹簧片组件安装位置开设弹簧片基座定位孔,深度为75-68=7mm,在定模顶出推板底面设置深度为21.4mm的沉孔,顶出前、后板总厚度为50mm,为防止推板受力变形,在碟形片组件前方设置厚度为3mm的高硬度垫片,弹簧片基座也进行高硬度淬火处理,这样通过一个M24的外六角螺栓将顶出结构组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弹簧片基座上Ф68-Ф57之间的台阶面起压缩限位作用,推板可动行程为3+16.4+5-21.4=3mm,在开模状态下,定模顶出机构的复位杆凸出分型面3mm,公差为0/-0.1mm,碟形弹簧片为自由状态,不受力。合模以后,定模复位杆被压回,碟形弹簧片被压缩3mm,碟形弹簧受5吨以上压力。压力驱动推杆,在压射完了开模的瞬间,顶着压铸件随动模移出3mm,顺利完成压铸件脱离定模。
! n( `2 e% E- R# B4 _( w8 c- y
图7碟形弹簧片顶出结构组件
5.2.3碟形弹簧片顶出结构设计
    利用四套碟形弹簧片组合构成本模具的定模顶出力源,由于每套碟形弹簧片组合具有1442kg的瞬时顶出力,那么四套弹簧片组合便具有5768kg的瞬时顶出力。如图8所示,在定模侧设置:三根复位杆,八根推杆,四个型芯,一个镶件。尽管定模顶出机构受配合间隙的影响,顶出时存在一定的阻力,但是,在开模瞬间,作用在压铸件上的瞬时跟出力仍然可以达到5000kg以上,足以使压铸件从定模侧顺利脱开。
! a: M% e$ ^, B2 x" R* D
图8定模碟形弹簧片顶出结构
1.型芯 2.超细点冷却器 3.推杆 4.定模镶件 5.定模 6.定模套板 7.推杆固定板
8.定模推板 9. 冷却器压板 10.垫圈 11.碟形弹簧片 12.弹簧片基座13.复位杆
5.3自动喷涂
    如图9所示,在大抽芯滑道上设置两个脱模剂喷嘴,以实现大抽芯背部的自动喷涂;另外,由于大抽芯镶件完全暴露在外面,所以通过调节自动喷涂机喷嘴角度,并应用折射原理,巧妙地对喷涂盲区进行有效喷涂,实现了全方位自动喷涂。这样,在提高铸件质量的同时,也改善了作业环境,为自动化生产创造了条件。
3 ]) v: R0 s2 _; J+ `% g' O3 P
图9自动喷涂示意图
1.动模套板 2.动模 3.内藏喷涂器 4.大抽芯 5.大抽芯镶件 6.钢套嵌件 7.喷涂器
5.4方便检测
    由于型腔整体旋转10º,所以型腔尺寸无需进行基准转换,从而确保了镶块尺寸与产品尺寸基准的一致性,尽管尺寸基准一致性对镶块加工来说不受影响,但是从检测来看,如此设计却很好地保留了镶块与产品之间的尺寸可比性,此设计方案为检测带来一定的方便。同时,由于模具型腔相关零件的相关尺寸可以通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设计制造各环节的出错率。
5.5自动取件
    由于型腔整体作10º旋转,所以反操作者侧的抽芯机构也相应上翘10º,这样间接地为自动取件让出了足够的空间,从而取件实现了自动化,为全自动化压铸生产奠定了基础。
6结束语
变速箱前罩压铸模设计制造从失败到成功,整个过程经历了PDCA两次循环往复,第一次模的压铸生产为手工操作,依靠与抽芯的配合间隙来固定嵌件。虽然最初嵌件安装比较方便,但在合模过程中经常会有嵌件移位现象发生;当模温升高时,嵌件安装间隙变小,导致嵌件安放困难;另外,压铸件存在7%拉裂现象。总体结果:品质不稳定,而且不好控制,废品率在31%以下,一个压铸周期时间约123s。在制作第二套模具时,进行了设计改善:基本按现在的方案,只是定模顶出使用的是油缸。虽然解决了嵌件安装问题,但是由于在定模顶出机构中使用了油缸,致使定模厚度比现在加大85mm,导致压射行程加长压室充填率低,虽然压铸件开裂缺陷得到控制,废品率有所降低,但是, 23%的废品率和92s的压铸周期时间还是差强人意。通过总结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在第三套模具结构设计方案中进行了全面改进,模具及压铸件的各项指标取得到预期的效果,压铸件成品率达到97%以上,一个压铸周期时间仅需66s。此次模具结构设计改善效果显著,符合模具结构设计定型标准要求。

! A, ?0 x3 X( |- ?1 c# b0 e
参考文献:
[1]潘宪曾等.压铸模设计手册(第三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李建军等.模具设计基础及模具[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发表于 2010-10-24 17: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有点看不懂
发表于 2011-4-17 19: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 厉害 学习了
发表于 2012-4-6 15: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