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内容简介:
+ D$ p2 X& b3 @% A& C本书根据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的特点和应用,详细分析了排样设计的原则和技巧,并进一步通过实例的讲解,阐述了多工位级进模结构的组成和类型,以及多工位级进模结构零部件的设计方法和技巧。本书还从工程实际的角度出发,结合经过实践生产检验的具体实例,介绍了多工位冲裁级进模、多工位弯曲级进模、多工位拉深级进模的设计过程和要点,并汇集了来自一线工程师设计的15副多工位级进模典型结构,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性,对读者有很好的启示和帮助。
' v- Z- U$ B! z0 i. b本书可供从事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的技术人员和职业院校模具专业的师生学习使用。 6 k: j( h, ?* s% }8 U
基本信息:' w- @1 Z j' K: @. N6 X7 C
图书类别:化学工业出版社% W" [$ a' s) t7 M. z' y# k; c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4 f* `' E5 q页码:238 a/ p9 q t& _) G
ISBN:9787122027993
6 l8 z( h, ^# G# @# S/ e" x版次:1
' |7 C; b5 s8 N装帧:平装
' P- x/ \. U- C' ^0 \开本:16开, h" A8 ~: V8 b
市场价:38.003 p' E. W8 c/ ~7 ~1 }0 _2 Z
作者:欧阳波仪 编著 ! _- M% {* [; K9 V
目录:9 q! W% c* L5 l' o5 K! g! y
第1章 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基础8 ~; o7 f# I/ j/ J& p1 ^9 I
1.1 多工位级进模概述+ |1 b. O, W# O+ H8 e' U
1.1.1 多工位级进模的含义
2 C' Z' N1 J: t& S2 K# P1.1.2 多工位级进模的特点
8 R( C1 x6 M' a) Q* N1.1.3 多工位级进模的分类
7 F- ? S, ]& ^1 g$ n1.1.4 多工位级进模的应用3 U; `( ?5 Q- B- R
1 2 多工位级进模冲压设备
/ Q. }# r2 C$ P: W; N3 a1.2.1 冲压设备概述/ C: Y; _4 C0 y* T
1.2.2 典型冲压设备选用( e) M: d- P* G
1.3 多工位级进模自动送料装置
! n& L% A- M% n0 H1.3.1 钩式送料装置
- e- f3 L9 u+ {/ e8 E3 i2 G1.3.2 辊轴自动送料装置
/ O, E9 }1 i- R1.3.3 气动夹板式送料装置+ j- V) w9 y. N. a& n
1.4 多工位级进模设计流程
$ I& c9 A( ~6 H+ n2 k9 J* t1.5 多工位级进模的图纸绘制5 {9 P1 F% i( E% a6 P+ [# X7 M
1.5.1 装配图与排样图绘制/ t- ]9 A, M6 N$ @4 [, ^* \
1.5.2 零件图绘制
8 L3 B c$ X* ~+ W, j- C/ z8 M1.6 思考与练习
6 U/ r7 U& Z/ J9 R第2章 多工位级进模的排样设计1 @4 n% _. k. u) A% c
2.1 多工位级进模排样设计原则) s- z0 m+ z/ ~# f$ u+ b* P+ n: U
2.2 多工位级进模排样的类型, H+ o: l' n4 D- c, [8 a
2.2.1 无载体排样' [" b; P+ M. G6 ~1 v8 I
2.2.2 边料载体排样& W6 V8 D1 k* F; t( B9 ]3 B5 C6 G5 S6 x
2.2.3 单边载体排样7 N, m1 \1 N/ K$ J$ J9 f& J
2.2.4 双边载体排样% z* v5 }1 O" m5 B
2.2.5 中间载体排样
3 f" E+ {# I4 v/ [. n2.3 多工位级进模排样的方法0 |3 o- Z6 k$ F: P( }
2.3.1 产品公差确定
8 E) C: I1 {+ e& z6 V2.3.2 产品尺寸展开
7 |& z0 I% x2 E5 `1 L8 A6 \2.3.3 排样设计原则" f! p! R' e; Z( G( H1 Z
2.4 多工位级进模排样设计实例; o, S9 m* r. _/ R$ }6 O n# A
2.4.1 工艺分析! P9 v0 c5 j9 B3 w; E, l
2.4.2 工序安排1 T/ H% n2 p* {* o& G* d% C7 J5 K
2.4.3 排样设计
! {, E7 C7 k" D/ y8 \2 y o0 E5 Z2 a2.5 思考与练习
, B8 H/ G- k! U* }7 g/ V第3章 多工位级进模的结构设计5 n3 L7 w9 A1 [) U+ t
3.1 多工位级进模的结构组成
0 W# _: M! ?4 P4 v1 h3.2 多工位级进模的结构类型
6 G8 Y5 y+ w* r- B; p/ C: {3.2.1 固定导料板多工位级进模
5 y' y, h; P/ P9 i; R' }- k3 r3.2.2 半弹压板多工位级进模" y( |# T2 z8 W6 d5 X+ X
3.2.3 整体弹压板多工位级进模* l: L6 T$ U' V X' r
3.2.4 分段弹压板多工位级进模/ l( v+ ]% y+ n3 V7 @6 y2 u
3.3 多工位级进模的结构零件设计
5 x5 ^ i2 x4 T* t. A( J3.3.1 模架设计
) |( W, c* [( ] ^2 J! {- ~3.3.2 模架的导向零件设计' W! i/ N$ g) _0 J& g: _
3.3.3 模柄设计
. B2 B, G$ b3 {5 U+ G$ R6 F3.3.4 支撑零件设计 q- I1 `: ^6 V* t; _
3.3.5 弹性元件
* y. L9 a6 }; l7 A; l3.3.6 紧固件0 ]! e, V+ M2 b- c7 `
3.3.7 限位装置
, ]' U2 W8 e* p1 |5 @& z3.3.8 安全装置& [8 l, ~0 t' ^2 _2 `/ z
3.3.9 微调装置
, ^ w- E% s; o% s3.3.10 间歇切断装置
" U% ]. A' m6 }2 f* R2 g U3.4 多工位级进模的间隙参数设计7 Y! Y1 @, E! \* I+ n5 ]/ g$ v
3.4.1 冲裁间隙设计: c! v- G! d+ ~* e# \
3.4.2 成形配合间隙设计
6 D& I% ?4 f! v% A! j$ [3.4.3 导向间隙设计6 ~! H p. }& F
3.4.4 下模镶嵌间隙设计6 \+ E3 C! }7 ` C! [& p
3.5 多工位级进模的精度参数设计5 t+ i$ x. o! t F9 J: z1 Y% J
3.5.1 多工位级进模零部件制造及装配精度设计* H7 L5 W* f! n
3.5.2 多工位级进模导向精度设计
% c$ G8 ^# w) W% D7 [& K3 Q. @3.5.3 多工位冲压工艺精度设计- x+ [) s% Y/ S8 y( U1 Z( N/ O3 d/ }7 n
3.6 多工位级进模的速度设计
: N4 `% I7 R$ e# ?3.6.1 多工位级进模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 z0 H8 D' }4 o* o. p, [4 I3.6.2 多工位级进模速度设计的原则! D6 L4 b/ m. n/ P1 ^
3.7 多工位级进模的可靠性设计0 n* h/ E1 X* I0 W9 [1 f# M
3.7.1 可靠性设计原则
# D0 s! j N' q; H3.7.2 废料回跳技术处理
, k8 D$ N" m" y4 p3.8 多工位级进模的寿命设计
0 x$ C* Q& h) m. Q8 k# g; O3.8.1 压力设备对模具寿命的影响7 m' e" r9 H) n0 y+ Y8 k
3.8.2 模架寿命设计# z5 D4 y! k+ {6 d, f- F0 a. }
3.8.3 模板寿命设计+ K- p* J! u3 d( Y5 F0 Q
3.8.4 冲裁剪口刃磨寿命设计
+ C8 r6 F+ d G4 p1 t1 T3.8.5 内导向组件寿命设计, p+ b0 T0 E4 j. N; L: _ ^
3.8.6 其他成形类零件磨损寿命设计4 G0 _. N0 r4 V2 E
3.8.7 重要弹性元件寿命设计' y& n. P g" b. K
第4章 多工位级进模的工艺零件设计
9 q/ ^% x3 B. t! I. g( G& l$ E8 B4.1 工艺零件的设计原则! N2 m$ K- t3 S) [
4.2 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 q! ^ s; [+ G4.2.1 模的结构设计
6 n1 i% G) X/ S2 y7 X [9 R4.2.2 凸模的工作长度设计
& ?+ q* F4 l/ l' e' @+ c4.2.3 凹模的结构设计 j; r0 {( `- _" X4 z
4.3 侧向冲压机构2 w2 B* @& n; s6 I4 t! e7 j7 Y2 q
4.3.1 斜楔、滑块的配置设计要求
( ~1 q/ s, f) S! K7 L4.3.2 斜楔、滑块的配用形式
p$ J, t& L# k- Q' u% }4.3.3 斜楔、滑块在模具中的安装形式5 ^2 ?. m: U- W" M8 F" e
4.4 多工位级进模的导料装置6 \: L; T a3 N. {+ n% Y3 L$ J. h" s
4.4.1 导料零件的设计原则+ P" ?2 i) O! r8 r: F. Y/ t3 W
4.4.2 导料零件的主要结构形式- H5 [9 ?8 [8 }( @) x5 l5 {9 h
4.4.3 托料柱或浮顶器的设置要求5 ^! Y0 ]" k+ ^9 t/ s) ^
4.5 定距与定位* R' H, K3 k9 l. T6 o$ \
4.5.1 工位间距基本尺寸的确定 D2 x( o5 O# a! X0 ?
4.5.2 工位间距的定距方式
6 j6 M) Z1 ~* s+ M4.5.3 工位定位方式5 z) `& h; X, _$ V7 Q6 H
4.6 多工位级进模的卸料装置
( _& k& v; L4 V4 g- n4.6.1 卸料装置的结构形式
6 J7 A( T. ?$ Q; Q4.6.2 卸料装置的设计原则3 N9 E- V V7 o% w
4.6.3 卸料装置的润滑' J' s* p* i: d& n( U5 X4 L
4.7 思考与练习
7 ]# d5 P. w$ q+ i+ Z! B# r第5章 多工位冲裁级进模设计
* b/ B9 _, r- @; T5.1 多工位级进冲裁模设计方法4 |: U9 e0 t8 w! I4 V: U: h! ~
5.1.1 少废料或无废料排样级进冲裁模
- A: E6 t9 T1 t) v6 `4 U; X5.1.2 使用成形侧刃和落料侧刃的连续冲裁
$ T' Y' N$ |1 I5.1.3 切废料冲裁
4 {+ N6 P* j7 f2 \5.1.4 冲裁级进模凹模尺寸计算
2 s/ ~, W0 j) s( F5 K0 y5.2 定子转子冲裁级进模设计
# b* f( C7 f$ D @& [" H7 [5.2.1 工艺分析3 I. }2 J4 b. y0 Q
5.2.2 排样设计* L+ C: J. Z8 u, h, r) d, |* i
5.2.3 工艺计算
$ X1 @7 X0 q0 m z* ~( f5.2.4 模具结构设计" ~: K/ _, C8 B B4 _# O V
5.2.5 主要零、部件设计
% `" q) }& N' [5.2.6 自动叠装技术
% y7 ]- Q- L9 `1 e5.3 IC引线框架冲裁级进模设计( i1 o6 F% o4 P. M( L+ B
5.3.1 工艺分析7 X$ y. Y* m5 R) }$ K" F
5.3.2 排样设计
2 u" q2 U7 v$ f* A0 C5.3.3 模具结构设计
! t; o+ S1 D) ^* G) P @" t4 K5 A5.3.4 主要零件设计8 e1 V. @! M8 C6 \- U' {% F. q- O' K
5.3.5 IC引线框架冲模发展方向
& s7 X. n. p: s+ _* l/ k3 d' r: z5.4 精密端子冲裁级进模设计 U9 w. y$ I$ N+ G0 [9 V' Y
5.4.1 工艺分析# Z$ T. R0 W& N/ P9 ^
5.4.2 排样设计4 d) I. r x! Z5 |4 P
5.4.3 模具结构设计
7 X2 D4 l$ A! b- x( g" c5.4.4 模具详细设计$ ?( f- M1 a2 v- j6 u
5.5 电脑机箱挡板级进模设计
( ?# d9 s5 Z' q5.5.1 工艺分析7 t4 u! M- P W
5.5.2 排样设计: ] l: {4 n7 G! y' T
5.5.3 模具设计. o' j8 M" E( f3 s9 C$ V1 x/ `
5.6 思考与练习7 I4 _: o( g7 l" L( o
第6章 多工位弯曲级进模设计% E w) } X [( q' ~! V" `3 k3 B3 |! a
6.1 多工位级进弯曲模设计方法
4 p' N9 w4 K3 L. i6.1.1 连续弯曲工艺设计
/ b3 F3 V2 t& a4 X% k5 k6.1.2 弯曲级进模冲压排样示例( O& [1 t( e5 W5 E; \& ]
6.1.3 弯曲级进模的载体选择
6 E) h& l; O7 x9 L4 g9 Y. e& m `6.1.4 弯曲级进模的弯曲方向设计
. ?5 R9 r5 y$ k+ q6.2 机芯自停连杆级进模设计5 v4 W& D0 q: p" U
6.2.1 工艺分析
; R; J; L4 |( h0 h6.2.2 排样设计
7 v& j9 g/ J- R- q. |3 N6.2.3 模具结构设计
. z# X8 S3 ~! F9 a$ @6.2.4 主要工艺计算
. x4 T9 {8 K& R9 Y" x6.2.5 主要零部件设计
# N9 ~9 B! L+ x7 h6.3 温控器簧片级进模设计
5 f6 l$ @' v# q) M6.8.1 工艺分析
/ V8 c! j& y5 `* V6.3.2 排样图的设计* Y8 W6 Q- p/ W2 j3 L: T
6.3.3 模具结构设计; [. N1 G# ^* ~3 b+ Q7 {+ A, O, I
6.3.4 主要计算
# u% @% t1 }' Q( `/ L$ a& ?' R! ^6.3.5 主要零部件设计
6 a* d2 j& G1 w q$ Z j7 z& f/ @7 F6.4 支撑架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9 k' e* g! a( E
6.4.1 排样设计
' q* F/ H- n/ a2 \: [6.4.2 模具结构设计
' g+ B2 g8 {6 o% ?5 [0 {6.4.3 工作零件设计9 ]8 D* g# u% O& T
6.5 壳盖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 s! S& |7 a" P7 c: V% z' u6.5.1 工艺分析 |% ?, ]# K4 h7 Y
6.5.2 排样设计
! G# _4 e7 s1 N& {/ W6.5.3结构设计
! j; y9 D& i! L! X F; }6.6 思考与练习2 f/ ~: W2 O. f' U' \ {$ [
第7章 多工位拉深级进模设计
0 U( D' q8 }) s) V+ ^8 K& X5 K: ]# M7.1 多工位级进拉深模设计方法; x* q }% v( ?4 W2 |# \7 Y: P
7.1.1 连续拉深的分类及应用
& F1 ?+ [ U9 N7.1.2 料宽和送料进距7 f7 ^% J( v9 d! k9 a' O
7.1.3 工艺切口形式及应用
, q& b5 i# H# D8 ^ @. g" q7.1.4 多工位拉深级进模的设计要点& i+ ^& V2 |/ V& z
7.2 挡盖零件多工位拉深级进模设计
: x( Z+ w4 I' u: l7 a; u, o7.2.1 工艺分析: z N3 ?4 ]4 O" J
7.2.2 排样设计/ Q2 m% o4 A" |0 i
7.2.3 模具结构设计9 f o: z6 p# y5 w9 }. h! y% p
7.3 不锈钢连接器外壳多工位级进拉深模设计& l( @5 J0 D# n* h6 d4 `" m
7.3.1 工艺分析
" ^8 W; h+ ^: Z- V7.3.2 排样设计! z0 U4 F: [1 w9 L6 J7 S/ S
7.3.3 模具设计要点4 S" r8 C# m$ ~0 P1 J
7.4 电位器接线片多工位级进拉深模设计
% |( m4 h- _7 E9 P+ Y8 q7.4.1 冲压工艺性, y9 g3 V' a$ ]- Y* y# ~
7.4.2 拉深的计算
0 z% v8 h2 a8 q& h* ]: t7.4.3 排样设计
/ [" C4 U) ~" h& s, z& `0 f7.4.4 模具设计
8 s% j& L' K3 k) U, Z7.5 端盖多工位级进拉深模
8 e+ T! t* _% _( S# ~% K7.5.1 工艺性分析
( K5 d. Y8 M! C& Q; U9 j7.5.2 工艺计算$ P' V7 `, `+ c2 h1 |6 q
7.5.3 排样设计
* Q" k, V/ v- g7.5.4 模具结构设计, A. c" ?( C0 i; c: P
7.6 思考与练习
# |7 M: ]; \- A* a! Q8 p第8章 多工位级进模典型结构范例
7 ?! h* M: `4 U0 n: c8.1 密封条双桥钢芯多工位级进模( ?2 ~$ F3 {! z6 N2 x
8.2 转子片多工位级进模8 l+ k* ~# p, \9 ^" m S
8.3 14脚引线框多工位级进模+ {6 y) E. N9 Q% W6 n
8.4 隔离片多工位级进模
1 c2 h6 Q; u/ K$ Z+ P3 j( `8.5 阳极接触片多工位级进模
5 h I, d) U9 y* i5 U8.6 弹簧钩多工位级进模
, }; Y, w5 e" O) L/ V: M8.7 细长簧片多工位级进模8 ^, K3 j$ A g1 I# z
8.8 收录机机芯的开门推板多工位级进模9 E; a! ?. {3 y* ^3 N) } g
8.9 传真机支架多工位级进模
+ \* T" E6 ? j/ S7 O' d8.10 传真机支架多工位级进模1 a3 e; h: V% y" ?! y
8.11 多件混合多工位级进模
0 a9 n; ]7 S" Z( ]* G8.12 撕拉盖多工位级进模( M4 r. r4 j, S' o' g+ n6 f
8.13 压簧圈多工位级进模4 A% T# F, G9 K3 i3 {' U$ P
8.14 隔离罩多工位级进模4 I4 P2 z7 K) h& B& s. n
8.15 管帽多工位级进模+ }2 ^: }' B- q; \0 \
8.16 电位器外壳多工位级进拉深模
; S7 W" m, k `参考文献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