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全站
10天前
楼主: 机械妹妹
收起左侧

[已解决] 请教齿轮个部分的算法(直齿变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6 23: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新乡
这里高人很多呀,小弟初来,长见识了
发表于 2006-12-17 16: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这都不会还胡来混啊,要自知自命吧
发表于 2006-12-17 21: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原帖由 shifeng18 于 2006-12-16 18:17 发表' W9 g5 {: M" o2 t" q  E
机械妹妹:" R% @. N9 S6 v
因为7、80年代或以后都是拆齿轮搞技改。没有正规的计算,并且执行机构要求一定的轴距。只要能传递动力及旋转就达到了目的。这样就形成了不正规的齿轮传动,并延续下来。按我的计算传递动力及旋转肯 ...
* G& Y! e8 n) g5 T: M4 q3 O" @, P. v
呵呵,我有可能是枪手!只是。。。。。。。。。。。。。。。。。我不得不说:不要误人子弟|!
' b6 t  O; S9 Z: q0 v) t/ r 引用: “模数(法面模数) Mn=6$ @3 d4 y7 w3 t7 Z* n
  齿轮1齿数 Z1=18
; S$ }* N- R2 h5 i, o# h  齿轮1变位系数 X1=14 W! M8 A9 S7 V' o! {- {) x2 Y
  齿轮2齿数 Z2=18
$ l* E8 X( [; y2 {- D+ |+ v8 ^  齿轮2变位系数 X2=0.5840 H( Y! @& ?; }
  总变位系数 Xsum=1.6
  e7 R8 N/ [! D  标准中心距 A0=114.4  (mm)  ???????' Z# r5 l: N2 b$ R8 J5 W7 k6 z% t
  实际中心距 A=117.5  (mm)“  ???????
) p, t% m5 N2 H0 \9 v  ]; N- w0 o按你的变为系数:理论中心距A0:108
5 P' ~5 W* K& Q+ V, }$ @                            实际中心距(工作中心距)A:115.776969550837$ u7 z# r5 p% v: A

- W# T2 g$ [7 E" t0 I齿轮1齿顶圆直径 da1=132  (mm)  ?????? 大齿轮128.54594
% k  H, m; |9 x% h2 q齿轮2齿顶圆直径 da2=127.008  (mm)” ????小齿轮123.55394 - o' H4 u9 v# \6 T- X$ n
就算你说的正确! 引用“我认为这是高变位齿轮,并且拉大了中心距。”
' [; x/ n6 B4 d2 p0 p5 {/ Q( y我们姑且不谈按你给出得变位系数得出:实际中心距(工作中心距)A:115.776969550837,啮合角:28.76847725466,1节圆直径:    大小齿轮115.77697- Q* U2 {; v2 Q5 O6 s
按你的实际中心距 A=117.5  (mm)  得出:   啮合角应为:30.2659142069983   节圆直径:   大小齿轮都为:117.50298
7 o% @) X5 D0 k4 K5 L3 B# Y我也知道你是这样算的:实际中心距A=((大齿轮齿顶圆直径-2*M)+(小齿轮齿顶圆直径-2*M))/2=((132-2*6)+(127-2*6))=117.5$ a* w6 I9 e$ I3 D4 D( V, d7 ~
你难道不知道角度变位中心距变化系数y<>X1+X2??????????4 h6 K5 a  h: m9 P2 q& d
象你那样:齿顶圆直径变大,相应中心距也变大,而齿轮公法线未做调整,两只齿轮的齿顶和齿根倒是不会发生干涉(??),但运转时间隙太大,根本谈不上强度!不信的话,你也可算算两齿轮的渐开线起始点的位置|!
% Q# L: r( b# s1 E: r/ i# ^2 s5 O9 u- f' j8 d" r. R( k8 q+ _
  3 ~# X2 G# ?7 ]
 
  ?# V- Z7 S  }# `
5 _  x- X3 q4 N$ H$ u. m% X[ 本帖最后由 lalawo72 于 2006-12-17 21:3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5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12-18 21: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1.不客气的说本人在设计院搞了30多年的机械设计,这点问题是个问题吗?
* z" R! h! P$ z, s2.按新设计重新设计的话。本人会搞成标准的批量产品设计。会结构紧凑、合理、节省能源、外表美观。获得个省部级奖是没有问题的。0 t0 |# _+ e( I+ r
3.上面的计算结果是按条件计算,并体谅一些企业的实际情况。" k; C1 ]: L% V: f
4.我的计算结果能够传递动力、能够实现技改、能够因地制宜、能够节省资金、.....你能够想到吗?2 ]3 ?( X' }' B5 Q, ]
5.话说回来在可能的情况下要按国标、企业标准设计。因为这是经验的总结,是行业的规范。机械设计俗话说是万金油,头脑要灵活。不要死扣定理和公式。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9 10: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唐山

对大家

我本人十分的感谢大家给我的解答。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谢谢:victory: :victory:
发表于 2006-12-19 10: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这三个参数能确定一个实物吗
发表于 2006-12-27 15: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南
经典,学习了!!. Z; L. |1 G* u6 c% M( V
谢谢各位!!
发表于 2007-5-9 13: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我知道怎么算,想知道吗?
发表于 2007-5-9 13: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中心锯A=Z1+Z2/2*M
发表于 2007-5-9 23: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原帖由 shifeng18 于 2006-12-15 22:06 发表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4 ^5 G4 N" t/ N! m7 m按新数据计算后齿轮几何参数应为2 x0 y! }  w2 o! p+ Q9 s+ ]  [
  模数(法面模数) Mn=6/ ^& z7 q8 v$ }% E$ B4 A
  齿轮1齿数 Z1=187 U* ~" Z2 @/ Y, w; y: Q- e' U2 J
  齿轮1变位系数 X1=1
7 r' p, q3 p9 Z  齿轮2齿数 Z2=18  B' s" c: {. K% o0 n! F
  齿轮2变位系数 X2=0.584% D5 M( K  `6 `* X" Q
  总变位系数 Xsum=1.6
2 e( d  o2 V; Y: U  标准中心距 A0=1 ...
% j+ _  ]1 g0 q2 K4 b8 d
你计算的错与对?我不讲,但你给的结论说是高变位齿轮,我就要怀疑你也太水了。高变位齿轮的中心距A实际=A理论、总变位系数=0=X1(正变位)+X2(负变位),角变位齿轮的中心距A实际≠A理论、总变位系数>0 即X1和X2两变位系数都≥0   你还敢说在设计院干了30多年的机械设计?晕哪!!!!!!6 p) ^0 F" E: M. O! j

1 L/ b! U* T+ u  S$ v[ 本帖最后由 DMKT 于 2007-5-9 23:1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5 技术讨论,好!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5-14 21: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看一下齿轮手册吧,上面有齿轮的几何计算很明白的,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册也行,都有的,你给的已知条件太少,不能确定.齿轮有高变位,角变位
发表于 2007-5-15 23: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现在软件这么多!速度快的很!!
发表于 2007-5-29 14: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温州
看了各位的说法,我个人认同20楼的
. K; J/ {( m2 ~' C"估计这个齿轮是径节制的齿轮,径节=4,相当于模数=6.35,最好测量一下公法线长度(标准的应该是跨2齿,48.46)。如果是美国的,它的径向间隙系数c*=0.157,齿全高计算结果是13.7,和你的测量结果比较接近。"
发表于 2007-5-30 22: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机械妹妹,请问最终确定的参数?

机械妹妹,既然已经解决了,能不能说一下怎样解决的?最终确定的齿轮参数是多少?毕竟有这么多的人参与过讨论,我想还是有蛮多人关心最终的结果。
) [+ b% d+ B4 z$ H) i$ `) N* p* [, f' G我就很想知道。# f# F& s8 C4 Z! _6 J2 i7 J

) v" Z. Y7 |9 A* M我认为模数是6.35,采用短齿,即齿高系数0.8,顶隙系数0.65
  a% I) ~& w7 \" `+ t
- k7 Q, Y% }! f/ D" D: j8 W-----圆柱齿轮计算结果-----2007年05月30日/ U& I. C/ w3 B% i  Y

- ]6 h7 [' i8 G8 X1 [- `(一) 基本参数:
( J! {* _5 G! M$ e, ]5 H- c% F8 U; Y3 N0 b( _# q0 O" {+ R
1 小齿轮齿数    18          8 螺旋角          0

* y3 j& }+ A. S) Y0 z% n$ S$ m 2 大齿轮齿数    18          9 总变位系数      1.14700
' c2 h! ?1 t( p+ @3 } 3 法向模数      6.35       10 标准中心距      114.30000

  E  J% T2 ]6 u' g 4 端面模数      6.35000    11 实际中心距      120.500802 n8 z3 y3 |# l6 f7 l- N% }$ j! T/ j
5 法向压力角    20         12 中心距上下偏差  .0315  -.0315
9 k" V- ^6 t. n0 W$ m0 } 6 端面压力角    20.00000   13 传动比          1.00000
5 {7 [1 F5 E% @ 7 端面啮合角    26.95818   14 啮合方式        外啮合
6 z& z) M- b8 I$ J9 ~. ?$ O( K
$ v# \5 N  Z0 B3 F- n: I0 ^(二) 小齿轮计算结果              (三) 大齿轮计算结果# q, j' T/ ]' t/ D$ Q
(图号:齿轮1)                     (图号:齿轮2)
; l5 @) ]' o) @3 f$ l6 J0 W1 分度圆直径        114.30000       1 分度圆直径        114.30000
; W+ o! o6 ~4 P+ h  b8 T2 节圆直径          120.50080       2 节圆直径          120.50080/ R8 M2 I! @' A' E* p' a
3 基圆直径          107.40690       3 基圆直径          107.40690
3 ^* U8 c2 e1 ?. V8 {( _4 变位系数          0.77200         4 变位系数          0.37500; N0 p; P+ x2 O) C$ f/ ]
5 齿顶高系数        .8              5 齿顶高系数        .83 ^+ L" W  ]% {) o- }
6 顶隙系数          .65             6 顶隙系数          .65
$ p" o( {) e$ F6 B$ z+ ^" D7 齿顶高            8.89951         7 齿顶高            6.37856
. G3 s" g- D+ _, L, D  f3 x8 齿根高            4.30530         8 齿根高            6.82625, A% @3 N7 E& o- u
9 全齿高            13.20481        9 全齿高            13.204814 l6 c8 Y7 R% e3 E
10 齿顶圆直径       132.09900       10 齿顶圆直径       127.057105 k7 G  g4 z: o" n0 }) e6 L
11 齿根圆直径       105.68940       11 齿根圆直径       100.64750; Z; D( ?( Q+ R
12 当量齿数         18.00000        12 当量齿数         18.00000
) i! J$ j3 Q" F* N; B1 V13 法向分度圆弦齿厚 13.51140        13 法向分度圆弦齿厚 11.687505 m) y0 T$ \! h6 f. @" A1 [
14 分度圆弦齿高     9.30021         14 分度圆弦齿高     6.67811
$ Z0 C/ k% I$ M' M' p8 S) L15 固定弦齿厚       11.95883        15 固定弦齿厚       10.33839
: Y- [, p- V" d0 `& C# l16 固定弦齿高       6.72318         16 固定弦齿高       4.49713
) y7 H/ q& K2 c; |17 公法线跨测齿数   4               17 公法线跨测齿数   3
; U* \- U, `0 {# t18 法向公法线长度   70.56525        18 法向公法线长度   50.094798 L5 Y( a% z- L  E9 e3 z
19 公法线长度上偏差 -0.08626        19 公法线长度上偏差 -0.08626
4 z# ?+ O( y" G% d  [/ c( y/ n20 公法线长度下偏差 -0.13927        20 公法线长度下偏差 -0.13927
! S6 a% G# {  D+ P. g21 分度圆弧齿厚     13.54307        21 分度圆弧齿厚     11.70796; [' h9 e" H' A: c0 {
22 齿厚上偏差       -.08            22 齿厚上偏差       -.08
: `/ P. J) L, J) @23 齿厚下偏差       -.16            23 齿厚下偏差       -.165 x0 ?/ g' M2 V$ h+ |- N+ H
24 齿顶厚度         5.12271         24 齿顶厚度         6.22131+ j' `" ]- }6 h
25 齿宽             25              25 齿宽             258 J7 b# s5 [) z8 y/ {4 P
26 齿根圆角         2.413           26 齿根圆角         2.413! c( Z" X6 Z; g% S& [; J4 y. G
27 渐开线起始圆直径 114.95780           27 渐开线起始圆直径 112.06730; y2 o% e5 p1 }7 m% N7 S
! {% W! u0 L& Z* l1 v4 R0 w4 i
[ 本帖最后由 myfunction 于 2007-5-30 22:57 编辑 ]

18齿齿轮几何计算.txt

3.69 KB, 下载次数: 2

18齿齿轮几何计算.txt

3.69 KB, 下载次数: 0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8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8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7-6 22: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都是高手,见识了!!!
发表于 2007-10-5 23: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随州
有可能是别人估着改的,不按标准的来,能凑上去就行!
发表于 2008-7-22 16: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不懂

下不了!还需要支付款,手又付不了对新手玩不了
发表于 2011-3-16 09: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马鞍山
楼上都是高手,学习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