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6-17 02: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7 g. m9 F: Y1 C+ Y5 P5 D% o: o
% _! v/ Q5 O2 i: I" r 局部温度的变化对机床影响几何
+ C" d0 l9 Q. q* B) X: T: t1 d——记一个维修案例
0 t3 U" M }* n, X% s* W5 C
2 b7 ?6 u/ w6 A/ o% I4 a5 T局部温度的变化对机床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其危害究竟有多大?在下结论之前,还是让我们先从一个机床的维修案例入手,来慢慢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 A, g! n5 B, p7 H! e
' A# U' J# j! q( K3 z1 设备问题% v; d6 d: _" A& w1 R3 R" j: F
这还得从2012年说起。当年,四川德阳某厂对一台普通五米立车进行了大修和数控改造,然而最终验收时却出现了其它检验项目都合格,唯独加工的平面度始终超差的状况。! ]; _, {, ` n, H( \7 c9 B v
虽然他们在机电方面进行了三番五次的检查和调整,也邀请过好几家专业人士进行了检修和排查,但始终没有找到问题的原因。
, F5 y8 u2 o; B! |$ y/ v, w% w后来该厂设备负责人找上门来,希望我们就这一问题给予支持和帮助。 J0 X5 T5 u Q1 _3 e! Z. ]
用户反映的设备问题现象是: : i& i- a1 p& g
1.1 从外向中心车出来的平面总是中间凹0.08mm左右;8 D- J/ b. D E
1.2 而从中心向外车出来的平面却又总是中间凸0.08mm左右。
5 |7 C }# k* Y
( w6 U3 n* y9 H9 E5 z1 m/ U: U2 基本检查/ ^$ y! j0 w& r! b' X: A
我们来到现场后首先对该设备做了一个常规“体检”。
2 m! g/ x" ?& U$ l2.1 机床几何精度检查;
$ ]5 C4 C- L _2.2 工作台浮升量检查;
8 K2 M+ V; L H+ z2.3 液压系统工作状况检查;
/ @, g5 v5 Z. ?# ?) N2.4 机床机械性能检查。8 w4 b8 X- F0 @! S* l7 N
检查下来并未发现明显异常;从表面上看,该设备似乎没有问题。
! W' z' B4 _! t: d
2 S5 E9 M" e0 ^- D, k& R3 加工检查
/ X9 J0 d3 ~+ ~" x" X 接下来,我们又对设备的平面度加工质量进行了考核。1 D- t$ t) w' U1 e! C5 ~1 ~; q
3.1 从外向中心将上平面精车了一刀;
' W( [- P5 f2 P3.2 吊上标准平尺检查该平面,结果中间凹陷0.13/3000;" k4 a% q1 v ^2 c8 n- ^1 M
3.3 再从中心向外将上平面精车了一刀;; k0 }8 {) V' a# R
3.4 吊上标准平尺检查该平面,结果中间凸起0.11/3000;
* v- S7 h& n+ v6 w2 ^3.5 检查加工表面粗糙度,每次均合格。5 O$ k6 a) i7 G2 }! ^/ j
从检验数据和表面形状来看,该设备不仅加工的平面度超差,而且凸凹形状也完全相反。这与用户反映的情况基本吻合。- a. u0 ?! q' Q4 s a; u5 S
问题的重点是:为什么向外车出来的平面总是中间凸起,而向内干出来的却又是凹的呢?; t5 J! s+ o6 B. e; O( C7 i' X; `' r
' o3 W s' m* K# F
4 分析一, u. }! p: Y |
如此怪异的现象恰恰是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和要完成的任务。
$ o* k9 b9 }5 b* E% ?我们根据检查情况分析认为:这种状况似乎只有当刀具总是“越车越深”时才会发生。
7 _2 J) r) }9 k1 _. ~; I据此判断,机床则有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D) O# z7 B% G4.1 在切削过程中,横梁可能随着刀架的重心改变而逐渐发生倾斜;
8 x5 _5 Q: l2 W* E7 @4.2 或在切削过程中,滑枕可能因某种不明原因而逐渐下滑。
& B$ H! N) u* ~. J, b8 A$ [) Y# T" v5 f; U4 v; t" [* V! W
5 验证一
3 m q6 _6 B3 G5 Z6 w 结果究竟如何呢?对此我们做了相应的试验。
$ s, q& Q& t0 { \4 M) x5.1 在车削过程中,用两个百分表同时监测横梁两端是否发生了倾斜;
8 l0 {5 v; H$ l5.2 在车削过程中,再用另一个百分表监测滑枕是否向下滑落;( ^% k# E) L4 o- I1 k: C0 Q7 \
5.3 启动原程序进行加工,并观察这些百分表的变化情况;4 m4 ~- y k- q( w; [
5.4 结果三个百分表均无变化。
, |9 d; t2 {/ C# u; s, Q, T 试验结果表明:横梁和滑枕都非常稳定,没有问题。% E/ ?$ a$ W& e
; K) f9 N. e v7 Y. T7 N' J
6 分析二
+ q! Y) D- T9 u! {横梁和滑枕的嫌疑已经排除了,那么问题还可能出现在哪里呢?对此,我们紧紧抓住“越车越深”这条主线不放,继续用假设法思考起来。
! r8 f% n& d7 _% S' M# U: o* f% \于是我们想:在整个车削过程中,假如不是刀具在“逐渐往下掉”,而是工件在“逐渐抬升”的话,不同样也可能会“越车越深”吗?( W( }% u/ T3 Z r
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
) T, Q: f, c2 ]; }; P
+ M9 U; r. w: a! [0 k, S7 验证二
/ a! M" O1 B# v5 t8 @: ^- z. ? 于是,我们根据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1 i+ u1 r3 [8 @2 s9 l9 s# U% u$ _
7.1 在刀夹上固定一个百分表;6 e1 w* Y* X" c4 w3 |4 A/ d
7.2 将百分表触于试件表面上的任意一点,半圈内置零;
& m0 m B, m# }1 R' [7.3 然后水平移动刀架将百分表移开;" v, q* |- G! U9 P' @- v J" \" \
7.4 启动原程序,但刀架不动;
; A. j3 s( \/ D) V8 w9 ^7.5 程序结束后工作台停下;
* u# ^: u* L3 T4 g$ Q9 |7.6 水平移动刀架至百分表置零处;4 Z# {6 t6 @9 e9 W/ f3 W/ e. g: L
7.7 检查百分表读数,结果+0.12mm。2 |3 z8 G {5 _
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工过程中,工件确实存在着“逐渐上升”的问题。& T( l" h4 Q( m( t% M
+ K6 l- H* k b1 U; C; G8 分析三
0 A2 C9 v3 q& Y) p& q: ?, v& x上一实验结果还表明,问题应该出现在试件、工作台或底座部分。由于试件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零件,它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我们把怀疑的目光锁定在工作台和底座部分。
b0 x# Z. ~* n加工过程中,假如工作台或底座是“逐渐上升”的,那么根据专业常识判断,它们在静止期间就有可能是“逐渐下降”的。实际是不是这样的呢?
U5 l& ?& |" Y/ N8 d" x% o/ A0 |8 D( q! ]) `
9 验证三
4 A( z' b5 j, B; O! t为此我们做了专门试验。- Q4 k8 p4 Z+ w5 [
9.1 刀夹上固定一套百分表;' k3 {$ ~$ o9 A9 R8 l$ }
9.2 将百分表触于工件表面的任意点,半圈内置零;
# I3 e$ p, D% i7 |# ?, j3 y) i4 M5 i9.3 水平移动刀架将百分表移开;
$ d# c3 D* r4 q& m, s* y9.4 启动原加工程序,但刀架不动;2 P; h( ?' ~/ N/ t! B
9.5 加工程序结束后工作台停下;
2 y, D# i5 ?1 K5 D8 c9.6 水平移动刀架将百分表走到原置零处;
% c+ w: q( _5 e, C2 R4 L9.7 查看百分表读为+0.11mm;- B; K4 d# S1 ~- s- ]/ c! e; w R
9.8 百分表原地不动,油泵继续开着,机床各轴保持静止状态;
$ W) Z7 c1 O9 u0 }: q9.9 然后每隔一刻钟查看一次百分表的读数;
; [! `% Z1 c4 s; @8 }9.10 结果1小时后百分表基本回到了零位。
/ k3 a+ W2 D; c试验结果显示:工作台运转过后的静止期间,确实是“逐渐下降”的。
0 M7 }/ j7 O W& K' Q0 }) K- {& v10 分析四8 o% D3 U% L' E$ c) l% B
工作台为什么会出现“运转上升静止下降”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b9 z$ X' n7 B6 V6 L
我们根据这种现象分析判断:这很可能是因为环形导轨副的较大温度变化,使工作台和底座产生了热变形而引起的。因此,我们接下来应该搞清楚两个问题:
7 V) o O) u* g& D1 @# k; A9 v10.1 环形导轨副到底有没有温度变化;0 S( Y; V! L- m
10.2 如果有变化,其程度究竟有多大。
# Z& x' l" n( z! d& n2 d: \
7 N1 W- h1 _' F6 r" y# M11 验证四9 t9 U3 b4 {3 Q1 d. _
为了得到以上两个答案,我们用红外线测温仪对环形导轨副的温度进行了检测,过程如下:
4 r9 z( d( E4 Y1 y, u11.1 打开底座和工作台的相关盖板;1 F/ T7 o+ c) T
11.2 对两环形导轨板背面附近的温度进行检测;
: [0 S! @5 C+ b$ @1 Q' {9 a- L11.3 工作台运转前的平均温度约为19℃,接近当时的环境温度;7 F" ?. u& S, E- Q
11.4 工作台以原加工程序进行空运转,但不切削;
$ j ~/ Z8 x7 ~$ ^3 |2 B11.5 程序结束后工作台停下;
& y8 Y3 y8 p2 V11.6 运行之后的平均温度约为36℃;, Z) W d- m/ U" I8 l7 @, ~
11.7 油泵继续开着,工作台静置1小时;
& V' o6 z4 W( j3 F6 @! U: I11.8 静止之后的平均温度约为21℃,较接近环境温度。 Y+ }; u0 W, v0 w
检测结果表明:环形导轨副的温度的确有变化,变化值约17℃,而这一程度极有可能促使工作台与底座产生热变形。, k" z7 v; ~5 M7 z/ a6 m
+ H+ O) A/ M2 {+ s2 I2 u) ]. z7 ^12 分析五
9 j1 Z |5 e+ k# q" l6 }4 g尽管如此,关于工作台与底座的热变形一说,仅仅只是根据检查和实验所作的一种看似合理的逻辑推测而已,事实是不是这样,到目前为止似乎还缺少直接证据。因此,我们还必须用一种能被大家接受的办法来加以证明。
3 l2 N. f& t9 F: a之所以说必须这么做的另一种考虑是,大量维修教训告诉我们:在故障原因不明朗的情况下不要急于动手,稳中求快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d5 d4 k( b ^3 K7 s
言归正传。我们到底能不能找到这种办法呢?
* e4 @+ i, N/ t9 U7 Z0 J. y* h# `我们不妨再来假设一下:设备的故障的确是因工作台和底座的热变形引起的。基于这样一种假设,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
( v- J/ v+ K+ C' j; l9 W12.1 当工作台连续运转到某一时间之后,它和底座的温升就应该趋于稳定;
: M2 E0 w4 c4 |9 S12.2 热变形也应该随之稳定下来,不再变形;
8 k2 h& L- q5 o K2 B4 b12.3 此后加工的平面度就应该没问题。% J/ Q% i7 g6 y3 G* v+ o/ O0 {1 U+ o$ [
若检验结果真是这样,那就充分说明热变形是问题的真正原因。
% n, U( g+ V+ W% `1 G s4 Y9 J. X$ \) r6 `- b% t
13 验证五/ H- g2 j8 Q( z; a. R. C
我们根据上述设想进行了如下证明试验:
% m$ Z8 e( L2 G) W+ {: j. h# N13.1 刀夹上固定一个百分表;2 e8 y6 O( o- u3 Q; X0 Y/ G; ?
13.2 将百分表触于工件表面任意处,半圈内置零;& ?7 V/ S1 k0 ~4 ?6 x
13.3 水平移动刀架将百分表移开;! a5 V0 J/ C; W+ z H
13.4 工作台运转期间,每隔一刻钟将工作台停下测量一次“上升”量;
# E1 Y( p2 Q! A5 T/ @, F6 E% Z/ E13.5 检测结果发现,约2.5小时之后工作台的确不再“上升”了;
& {; { Q( D6 _ P6 R, b0 U13.6 紧接着向内精车工件平面,结果平面度检查合格;* w" i" t5 C7 u+ V9 q: m; V! O
13.7 再紧接着向外精车工件平面,结果平面度检查也合格。
+ }2 L: z7 S6 ] 这一试验充分证明:平面度加工不好的原因的确是由于热变形引起的。这一试验结果也意味着,我们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原因。
' ?' l9 O; K3 ~+ t9 C$ G' R* E, Q( g2 N$ _$ o4 w
14 故障排查8 R# F/ L& K$ [& h6 [9 r
问题原因找到之后,我们制定了故障排查方案。
, U" F5 X: T& {! S% U+ z6 L: D14.1 重点检查环形导轨副的润滑冷却系统;% i* b* k1 o# h; e2 l5 N
14.2 摸清设备改造过程中的相关情况。: w0 [5 P3 A; @6 A
排查下来发现:润滑冷却油路上的老式过滤器堵塞较严重;另外得知,设备改造时更换了工作台的环形导轨板,而现在所用的锌铝合金导轨板,其隔热性远不如原来夹布胶的好。
6 D+ ~: x* k/ }9 z+ Q
3 y/ }( N) r5 Y, m3 q" l15 解决措施+ _! H& l& b, z9 z
我们根据上述情况采取了如下解决办法和补救措施:
' T2 J! S% X1 ^: b15.1 去掉老式过滤器,安装一个带油路堵塞报警装置的新型过滤器;% r2 _% x/ K$ {; G
15.2 适当增大开式油槽润滑冷却油的流量;4 [# D8 q; {& G
15.3 精调底座安装水平及相关几何精度;
0 Z3 N# X1 R: E/ O4 j; d15.4 加装油冷机,用以维持环形导轨副温度的基本稳定。
( E+ T+ y" l, P" d2 h: Y. z+ y! C; K/ s& s7 x
16 维修结果3 [1 j0 v: v% I u0 T
经上述方法处理后,环形导轨副的温度变化得到了有效遏制;无论从哪个方向加工出来的平面度都满足了技术要求。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 }2 p$ L; X" j- I# C: u
3 j4 q8 k, U, B# `1 K# @1 f9 p" s2 p
17 主题讨论4 J3 Y9 p- K: R/ X$ E( ^1 y9 z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不禁产生疑问:/ R* c# P4 |* W1 Y" j# N
17.1 环形导轨与油液的摩擦系数很小,为什么温升会这么大呢?: p3 A2 h V3 p. v4 a9 f( N) T$ s+ Y
17.2 为什么热变形会影响到加工精度呢?
* [& X0 J7 g$ I0 |- f对此,我们从物理学和机械设计原理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 P- R" C! X. c `9 [' g首先我们知道,凡相互摩擦运动的物体都会产生热量,这是物质世界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相对运动速度越快,产生的热量也越大。
. ~6 Z+ l0 r& x8 B7 i尽管导轨与油液的摩擦系数很小,但工作台在持续高速旋转情况下,必然会导致工作台和底座温度的逐步升高,继而产生热变形。太空船与空气的摩擦系数不是更小吗?可当它返回地球时不是出现了令人揪心的火球吗?* p# G4 z5 p# I7 H0 \/ u
我们还知道,钢铁的线膨胀系数是1.2×10-5/℃。通过一般计算得知,一米厚的工作台和底座,当温度变化的平均值为10℃时,它们的尺寸就有0.12毫米的变化。这就是说,距离地面1米高的工作台面,就会有0.12毫米的高度变化。
K& P' i7 Z0 \# \ h; U再从设计上来看。为了克服热变形问题,维持机床各运动副温度的基本稳定,设计大师们总是会拿出奇思妙想的办法来进行应对。环形导轨副的恒温设计就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下面来见识一下他们的绝招吧。
0 L8 {& t1 \: m& `4 ]& m2 a第一,工作台环形导轨板采用的是夹布胶木板的,它具有良好的隔热性;第二,底座环形导轨上设有足够多的开式油槽,用来对环形导轨副进行强制性的冷却。" L% H9 G. C) e# r" l/ ?. K
最后从装配角度来看。我们知道,机床所有零部件的配合精度都是在同一环境温度下装配完成的,任何较大的温度变化,都会改变它们原有的配合精度。
* i7 c" n1 c# e) Z" S7 x+ Y值得一提的是,机床整体的温度变化,如季节性的温度变化对机床的影响,远远没有局部热变形的影响大。热变形不仅使零部件的尺寸发生了改变,更重要的是形状也发生了改变。该设备正是由于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才导致了平面度加工不好的问题。6 W" G& I0 R% Q: d1 I N
下面的示意图大致描绘了工作台和底座热变形的情况。9 \4 L3 n: ?6 _; H( f6 w# P
17.3 图一是工作台的正常模样
1 }* J+ \6 f$ n% z/ Z: I2 l3 @2 T% d# u
17.4 图二是工作台热变形后的不正常模样4 E3 ?0 X0 i, b1 c
4 H. k! C& Y1 B0 @1 t
机床因局部温度变化而引发故障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龙门镗铣或落地铣镗床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出现滑枕移动憋劲的现象;卧车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静压主轴会抱住的情况;附件铣头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零位出现了较大偏差等等,所有这些都与局部的温升有关。: f* k; ~8 x8 Y0 a+ U7 |' b4 \
7 i# I3 O: b. d+ K! n) F( z
18 结束语. g# e3 |+ Z3 p6 W4 K0 n
这一维修案例充分说明,局部温度的较大变化对机床有着重大影响,它会破坏机床原有的机械性能和加工精度,引发各种故障。不仅立车如此,所有机床都不例外。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机床维修或改造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和防止这一问题的发生。
' R: ^! Y' f( |( }4 y7 s: G D: _6 U4 e; x- [7 U
- o9 A) W+ g0 ?" l) f3 F& O3 K* F9 f3 S* f' x ]4 D
洪哥 2016.03.20, D+ L% p$ E0 d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