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比亚迪汽车正遭受赢利与销量锐减、高管离职的阵痛。裁员风波把比亚迪掩藏已久的问题,摆到了王传福面前。事实证明,这一系列的事件环环紧扣。在王传福没有把其汽车帝国的新规划拿出来之前,比亚迪会继续处于波动之中。
& F2 ~4 a, E( S; q2 A4 r+ \
: G) R, L# h# s* v* R4 {& l) z 在比亚迪裁员之始,已有数家整车制造商营销系统的中层管理者相继飞奔深圳,开始猛挖比亚迪的墙角。在这些竞争对手看来,比亚迪为营销人员进行了基础的培训,可趁机获益。比亚迪危机重重。
0 ]5 k* n5 _) q# s
' c; @$ @7 c# S! S0 K 帝国阵痛4 _, Y9 f" J- U% L# h9 c& B6 g
5 p7 ?" S8 n# v3 E% L6 H9 h& |. j
王传福与比亚迪汽车一直备受争议,但在2009年之前,争议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即便是王传福团队的高管面对争议时也说:“我们的实际行动肯定比争议更有说服力,所以不用太在意别人怎么说”。与此相应的是,比亚迪销量的持续攀升。此外,巴菲特的入股、与大众、戴姆勒集团等的合资计划,以及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都使得比亚迪的汽车帝国极具**力。
2 S7 u4 ]* \8 B! |: T& k0 w ~$ h4 @# Q3 A: d1 r. m0 T
比亚迪模式,也成了中国汽车行业内一种新的思路。借力、整合、低价、应用模仿等,都被比亚迪发挥到了极致,其中F3系列车型成为最重要的支撑。在此之后,比亚迪汽车又复制F3系列车型的模式,陆续推出了针对细分市场的诸多车型,但没有一款车型能代替F3。换言之,自进入汽车行业,F3系列车型一直是比亚迪汽车最重要的支撑。4 y; q. S& x% |+ y8 L: G8 t
2 y" r- V5 H& |/ R- z; W. P8 b5 U 不过,事情并非如比亚迪所料。自2010年开始,比亚迪的销量开始逐步下滑,而这时中国汽车市场呈两位数增长。面对如此形势,比亚迪在宏观上强调其百万辆的销售目标,以提振士气,在微观上推出细分车型。这两者并未触及比亚迪发展模式的根本。一位销售公司高管的会议记录显示,销售形势变化时,“团队危机意识薄弱”、“应变力不足”,特别是在销售终端“把追求销量、追求利润放在第一位,忽略了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公司“抗风险能力脆弱”。8 k7 c6 h( z7 M5 Z2 Q5 |
) w: e3 x8 X/ B! u 在此之后,比亚迪的销量与赢利每况愈下,经销商退网危机不时爆发。一年之前,即2010年8月份,比亚迪的经销商退网门,在郑州的一次展会上全面爆发。在此前后,山东、四川、浙江等地比亚迪的经销商已与比亚迪关系紧张。" }' P0 Y4 q6 m; w% c; `) y0 k
0 D- V/ a4 g' z0 M. T 对此,王传福公开申明,要削减经销商的数量,同时对网络本身进行调整,提高经销商的赢利能力。既然比亚迪的问题不是在一天之内行程,因此网络调整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而这时,比亚迪急需的类似F3样的关键产品,并未出现,直至今日。
+ `: |$ L5 l* K. i. Y- c% N- T, v& R
2011年8月,主导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的总经理夏治冰离职。对此,比亚迪汽车与夏治冰本人都强调说,此次离职是个人原因。比亚迪正在进行的裁员说明,个人原因显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这是王传福汽车帝国自救的必然。
, m' P) r$ Q: X8 t# |- c K/ S' @+ s/ f' s
自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之始,夏治冰一直主导比亚迪汽车的销售、网络搭建等。可以说,比亚迪汽车的销售带有极强的夏治冰的色彩,如果夏治冰不离职,事关比亚迪汽车生死的调整根本无法彻底推进。离职之后,夏治冰本人通过微波向经销商表达了多年以来歉意。
: J, o& U* W% {) d( D- W9 t. U2 S6 ?- x* Q7 S
可以预见,只要比亚迪汽车在销量与赢利上没有改观,其调整会持续下去。裁员,只是这其中的一个插曲而已。7 v. M# ^6 n+ F& Z! I
1 R" I5 X8 l4 {* {" R+ ^) U 王传福之踵
6 W2 L, z5 U9 X2 G9 o
, s, o2 E9 f2 \5 Y- j5 k 现在,比亚迪汽车需要新的F3样的车型出现,只有扭转了市场颓势,才可能从改变团队因调整带来的冲击。S6仅是细分市场的车型,它可能会有较好的销量,也可能如其他车型。从产品层面判断,比亚迪成也F3,败也F3。
2 j* X6 Y0 p! S* i" |
C3 ~+ C& z! l- F 困扰比亚迪的品牌问题,会在这轮调整中成为关键所在。凭借低价策略,比亚迪进入了汽车行业。如果只能延续低价策略,那么比亚迪的品牌含金量聊胜于无。现在,即便是在美国等市场,比亚迪都被等同于廉价。在深圳通过廉价的劳动力,王传福造出了汽车,也打造了其汽车帝国。但廉价的劳动力一定不会是其品牌的核心。
0 ]3 e2 h; r' ]" N$ f+ j% }
7 [$ ]% U( H2 @1 \7 r2 X. b, S 在之前出现危机,特别是面临诸如巴菲特是否会坚持比亚迪等的质疑时,王传福都会以新能源汽车来挽回颜面。但在中国市场,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很难有这样的疗效。中国本土的整车制造商在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方面,与跨国汽车制造商相比,差距极大。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在最重要的美国市场,并没有多少专利。
4 y! {# q2 g' f2 t: w# M4 a9 E$ ~7 n% F. G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的整车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车上,实际的作为有限。多数合资公司的高管也认为,在现时的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只能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不可能有整车制造商分散太多的精力在新能源上”,“眼前利益比长期投资更重要”。! N$ C4 V4 E- R. a4 z
; ^. G+ \4 I8 {% A6 N& g 同时上述高管的会议记录中,对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与其面临的问题有这样的记录:“公司的问题,不是新能源汽车所能解决的,更直接的说,这与新能源汽车无关”。
4 j$ }. {9 @- R; c7 T* C+ q9 K' r
从根本上而言,王传福能否改变比亚迪汽车旧有的模式,是支撑其汽车帝国最重要的支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