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8-11 15: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CO2电弧焊时,由于熔池表面没有熔渣盖覆,CO2气流又有较强的冷却作用,因而熔池金属凝固比较快,但其中气体来不及逸出时,就容易在焊缝中产生气孔。
% j# i- G6 v1 }2 T) f( M' b4 P/ ^! n X0 J8 a
可能产生的气孔主要有3种:一氧化碳气孔、氢气孔和氮气孔。- S( P# f( c+ M/ h
9 C" Q) l2 E3 h3 h7 v# S1、一氧化碳气孔
! J; b9 y i0 u' n& C4 _
1 G1 X+ c4 {+ L. X3 {- k9 ^产生CO气孔的原因,主要是熔池中的FeO和C发生如下的还原反应:' |2 E+ |; c# v1 {# m, F0 k
8 U; X. K) u% Y7 F% o
FeO+C==Fe+CO
& g. O1 V: W) K9 t$ q* j
9 o2 s! N5 N- s5 Z, l- o该反应在熔池处于结晶温度时,进行得比较剧烈,由于这时熔池已开始凝固,CO气体不易逸出,于是在焊缝中形成CO气孔。
4 n% t( `, ~1 h: u
/ P6 ?7 e5 O) Q3 I7 S如果焊丝中含有足够的脱氧元素Si和Mn,以及限制焊丝中的含碳量,就可以抑制上述的还原反应,有效地防止CO气孔的产生。所以CO2电弧焊中,只要焊丝选择适当,产生CO气孔的可能性是很小的。5 L7 m' q. W' k( e* u9 M
& w8 S; o% j) G% X1 v
2、氢气孔
* ]- \/ V$ m' j- ?9 V4 S9 @0 r" ~
如果熔池在高温时溶入了大量氢气,在结晶过程中又不能充分排出,则留在焊缝金属中形成气孔。; G& Q1 O# e* X- x9 [( ?2 t# E1 ^% R
9 G& l" B2 ^# i! O- }+ C
电弧区的氢主要来自焊丝、工件表面的油污及铁锈,以及CO2气体中所含的水分。油污为碳氢化合物,铁锈中含有结晶水,它们在电弧高温下都能分解出氢气。减少熔池中氢的溶解量,不仅可防止氢气孔,而且可提高焊缝金属的塑性。所以,一方面焊前要适当清除工件和焊丝表面的油污及铁锈,另一方面应尽可能使用含水分低的CO2气体。CO2气体中的水分常常是引起氢气孔的主要原因。7 z* U$ M& i8 h6 j* t: R
5 h+ \' ~5 ?( S' {3 l# E* l另外,氢是以离子形态溶解于熔池的。直流反极性时,熔池为负极,它发射大量电子,使熔池表面的氢离子又复合为原子,因而减少了进入熔池的氢离子的数量。所以直流反极性时,焊缝中含氢量为正极性时的1/3~1/5,产生氢气孔的倾向也比正极性时小。! Z5 `) ~' [ K, D+ _
/ } x. v. j- q5 `: b
3、氮气孔
# s5 o- K+ F _. G- L; }" L5 G# g; r# d( A4 U0 j
氮气的来源:一是空气侵入焊接区;二是CO2气体不纯。试验表明:在短路过渡时CO2气体中加入φ(N2)=3%的氮气,射流过渡时CO2气体中加入φ(N2)=4%的氮气,仍不会产生氮气孔。而正常气体中含氮气很少,φ(N2)≤1%。由上述可推断,由于CO2气体不纯引起氮气孔的可能性不大,焊缝中产生氮气孔的主要原因是保护气层遭到破坏,大量空气侵入焊接区所致。: {4 ~9 C1 a( ?, f+ W* L* @% i
/ h( u) v# U8 @; l; F. {
; M; D7 O$ ]. ~$ g; p1 V) ]% M
4 v- H3 w$ O/ D/ C& T造成保护气层失效的因素有:过小的CO2气体流量;喷嘴被飞溅物部分堵塞;喷嘴与工件的距离过大,以及焊接场地有侧向风等。
- t; Q4 L0 G: W6 ^) o2 `7 f3 k
, v0 ~9 f0 f7 [' ~; X; |8 I3 n因此,适当增加CO2保护气体流量,保证气路畅通和气层的稳定、可靠,是防止焊缝中氮气孔的关键。
4 Y: B+ ~6 n( D) C% C0 z9 H
+ a+ E+ A X% ]) \6 q, v! S另外,工艺因素对气孔的产生也有影响。电弧电压越高,空气侵入的可能性越大,就越可能产生气孔。焊接速度主要影响熔池的结晶速度。焊接速度慢,熔池结晶也慢,气体容易逸出;焊接速度快,熔池结晶快,则气体不易排出,易产生气孔。
, s% o: ^% P4 b) f0 X. T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