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6-22 13: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注塑模具设计经验
| 1. 符合塑件脱模:为使塑件能从模具内取出,分型面的位置应设在塑件断面最大尺寸的部位。/ k$ b: S# }! q' J
2. 分型面的数目和形状:通常只采用一个与开模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分型面。确定分形面应以模具制造及脱模方便为原则。 L( [, [: S4 L( S2 f5 C3 |
3. 型腔的选择:尽量防止形成侧孔和侧凹,以避免采用较复杂的模具结构。
6 S$ ]5 F: |5 }! k. |, ?4. 确保表面质量:分型面尽量不要选择塑件光滑的外表面,避免影响塑件的外观质量;将塑件要求同轴度的部分放在分型面的同一侧。以确保塑件的同轴度;要考虑减小造成塑件大、小端的尺寸差异要求等。
4 i; |; w; D3 e# o0 z3 w& w5. 有利于塑件脱模:由于模具的脱模机构通常设置在动模一侧,故尽可能使开模后塑件留在动模一侧。
$ A0 ]% U+ c/ T3 p6. 考虑侧向轴拔距。一般机械式分型 抽芯机构的侧向轴拔距都较小,因此选择分型面的时应将抽芯或分型距离长的方向置于动、定模的开合模方向上,即将短轴拔距作为侧向分型或抽芯。并注意将侧抽芯放在动模边,避免定模抽芯。
" U# H, q" g& }. {7. 锁紧模具的要求:侧向合模锁紧力较小,故对于投影面积较大的大型塑件,应将投影面积大的方向放在动、定模的合模方向上,而将投影面积小较小的方向作为侧向分型面。
$ \' G9 |, N. z8. 有利于排气。当分型面作为主要排气渠道时,应将分型面设计在塑料的流动末端,以利于排气。
' M8 ~7 ?5 I R) Z9. 模具零件易于加工。 Q* K4 ^* N+ r, f$ a
: ~3 _7 g1 l) \, ~0 p
薄壁壳体塑件成型收缩紧紧包住型芯,故将型芯设在动模边,凹模设在定模边,开模后塑件留于动模,以利脱模。
0 H! ?4 f/ S9 x* @. M# r+ F! w- ^垫圈类塑件,壁较厚而内孔较小,塑件成形收缩对型芯包紧力较小,若型腔设于定模,很可能塑件粘在定模上,模具势必考虑采用动、定模双脱模,因此采用型腔设在动模内,可采用推管或推杆脱模。& i K! q+ g3 q+ Y- I
塑件外形较简单,但内部有较多的孔时,塑件成形收缩后必留于型芯上。型腔设在定模内,动模也采用推件板就可以完成脱模,且模具结构简单。' T2 f7 r T$ t5 p, Z- z' ^: F
塑件的孔对称,故型芯也对称设置,如果要迫使塑件留在动模内,可将型腔和大部分型芯设在动模内,采用推管脱模。
4 ^5 f% p, x9 t塑件的孔对称,故型芯也对称设置,如果要迫使塑件留在动模内,可将型腔和大部分型芯设在动模内,采用推管脱模。) \+ u. D- C- j/ ?+ V( Z7 N2 }
塑件内部设有嵌件,外缘滚花时,型腔设在定模内不合理,因为嵌件并不收缩。采取型腔设在动模内,推管脱模。
: G& I- d. K1 \) a% j; ^塑件有嵌件,当彩侧浇口进料时,往往造成嵌件端部进料冲动,使端头溢料,故应采用顶端进料,并希望型腔设在动模内,使塑件留在动模。+ _$ l: M- K2 e4 J' h. Q- V& W6 k
塑件的同轴度要求高,应将型腔全部设计在分型面的一边,以确保塑件同轴度。
: I* ~* ~3 Z% f5 u H1 w. ~" v% D( I当塑件有侧抽芯时,应尽可能将侧抽芯部件放在动模内,避免定模抽芯。
$ `% }3 Y- Z# w. G @7 ?4 U& M当塑件有多组抽芯时,应尽量避免长端侧向抽芯。" ?" f( P& n' T& W! N) z1 b/ {3 h, m
要求壁厚均匀的薄壁塑件,不能采用一个平面作分型面,采用锥形阶梯分型面才能保证塑件壁厚均匀。
4 `/ d0 w6 a' H+ ]- s+ | H5 A: i分型面不能选择在塑件光滑的外表面,以避免损伤表面质量。6 U' z, m' A5 d+ @0 S
分型面不能通过塑件上精度要求较高的配合面或螺纹面,否则影响塑件尺寸精度。
# D5 m6 j" Z" V+ v0 {% U7 R投影面积大的方向作动、定模的分型面,投影面积小的方向作侧向分型,以利模具锁紧。7 w, {/ W7 q0 g* ^& L4 [4 x
一般分型面应尽可能设在塑件熔体流动方向末端,以利排气。
/ v9 h4 T3 N3 f' o+ t. ^( u一般分型面应尽可能设在塑料熔体流动方向的末端,以利排气。
8 W5 `2 s, Y! e# q分型面选择不当,会增加由于脱模斜度引起的塑件大小端尺寸差异。 A, x7 p& m2 \+ {% ?
分型面的选择应考虑方便型腔的加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