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2-27 14: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脑波,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由仪器记录下来的脑细胞活动的电波。人类的大脑像颗花椰菜,大脑皮质(又称为灰质)相当于花椰菜绿色的部分,它包覆在髓质(又称白质)的外围。灰质由六层共约一百亿至三百亿个神经元细胞体组成,它们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连结,以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来交换信息,互相联络。
6 D2 L* z0 s+ n5 x
: ~) I6 S) x, e4 n. B5 ]( j2 x( ]' s$ L4 C一群群功能类似而聚在一起的神经元细胞,分布在皮质不同区域上。大脑在解剖学上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顶叶(parietal lobe)、颞叶(temporal lobe)、枕叶(occipital lobe)四大区域,分别掌管运动、感觉、记忆、空间感、视觉等不同的功能,并且指挥肢体的动作和行为。细胞间电位变化形成的电流虽然微弱,但是经由分区贴在头皮上的电极,把所接收到的讯号以放大器处理,并过滤噪声后,就可以提供临床上判断各区脑细胞活动功能的重要信息。
' M6 t) I: a3 y" e( G+ ~4 l1 V, o
自从一九二九年,德国的精神科教授柏格(Hans Berger, 1873-1941)成功完成首例人类脑波的记录之后,经过数十年不断的测试及研究,脑波专家已经了解正常人在不同年龄的脑波型态、清醒与睡眠的脑波变化,并可区分出各种异常波形代表的病理意义。记录脑波已是一项绝对安全的检查,在神经科常见的头痛、头晕、失智症、意识不清等病症的检查上,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在癫痫病人身上更是不可或缺。 & U( b; ?: A+ a+ {; i
7 s9 q" x3 d- d
脑波依其频率基本上分为四种,由慢到快依序是 δ 波(4 赫兹以下)、θ 波(4 ~ 7 赫兹)、α 波(8 ~ 12赫兹)以及 β 波(13 赫兹以上)。当一般正常人安静闭眼,但维持清醒状态时,脑波主要是对称的 α 波。α 波在枕叶部位特别明显,并且在病人眼睛张开后便会被抑制。δ 波和 θ 波统称为慢波,一般出现于睡眠时期,若是成人在清醒状态下出现慢波,则大多是异常。β 波又称为快波,临床意义较为多样化,依出现的时期、情境和部位来决定。 % |# z5 Y) v! n7 v/ Z
: u/ D- o: q8 K; N v; a" h近数十年来,学者们陆续发现,当受测者被动接受外来的视觉、听觉或感觉的刺激时,可以在脑部引发时间上固定相关的对应电波变化。另外一类型的变化则是和受测者主动的心智活动相关,例如请受测者从事心算、思考或记忆等脑部运作时,也会引起脑波振幅的下降,但是这样的脑波变化和所从事的心智活动之间,并没有非常固定的相位关系。
) }4 l+ E0 [+ Q% K2 A; Q# s% z. G6 I' p
随着对脑波了解的加深,一些在疾病诊断上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又具有特殊生理意义的波形陆续被辨识出来,其中以「μ 波」最具代表性。一九五二年有学者首度详细描述这种波形,它的频率和幅度与受测者的 α 波相似,但频率略快些。μ 波的分布位置和 α 波也不相同。 $ k- i5 |5 s! j; y
' x1 w& k# Q) c3 _: zμ 波一般被认为是脑部运动皮质区功能的代表,在受测者处于张眼状态时仍会出现。受测者手指有动作时,会对 μ 波产生抑制,这种抑制在手指肌肉收缩真正产生动作之前,便可以由仪器记录到。有趣的是,就算只是想象手指的动作,也能够产生这种效果!这种特性让聪明的科学家发觉利用 μ 波作为人脑—计算机接口的可能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