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8-3 01: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防止跳废料的方法。+ l/ E# o q3 t, I, H- b; T% ~8 @
& Z9 D" T- n0 P2 v7 s前言
0 N: A; s S2 N$ j+ d 废料上移,是指在冲裁加工过程中,材料被剪断分离后,滞留在凹模内的材料随着凸模的上升一起被带出,接着又落在凹模表面的现象。在冲压加工生产时,如果发生废料上移现象,一方面会因操作者粗心而发生人身事故;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产品报废,模具损坏等重大的质量问题。所以,必须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预防废料上移。
. v# ^7 p2 _8 ~1 }1废料上移的原因
6 l5 C. ~1 [4 }3 b# ?) O$ {" V ` 造成废料上移的根本原因在于“废料与凸模之间的吸附力>废料与凹模之间的磨擦力+废料重力”。特别是薄板小径冲裁,滞留在凹模内的材料与凹模之间摩擦力较小容易引起废料上移。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具体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4 c6 h; ^4 z4 o# P; x7 I0 {) L
(1)凸模与凹模之间的间隙过大时容易发生废料上移。' K9 s9 G7 I# g7 q: _# `% E3 X; H, x8 I
(2)由于对凹模的直壁进行了抛光或高精度磨削,凹模直壁部分过于光滑,容易发生废料上移。
5 d* b2 l1 K2 p9 ?# v; ~ (3)凹模的直壁过高,存储的废料过多,向下的摩擦力增大,容易发生废料上移。
6 p3 ~) H2 N5 ]( C (4)废料下落不顺畅,碰到凹模刃口下面的其它零件,造成废料堵塞易于发生废料上移。: j3 J* ~' q* V1 d3 U/ d
(5)薄板冲裁时,冲裁废料的形状大而薄,紧紧吸附在冲头下面。
7 O- p( D1 g) \( j% V6 C9 ~ (6)由于使用高粘度润滑油,因粘附力较大而产生粘附现象。. Z& x& c2 t$ d: h
(7)凹模研模后,刃口过于锋利。
$ M9 W' d" i9 U8 g (8)卸料板的位置、功能不合适,与凸模周边的间隙不均匀。
. r1 A- b+ ?* d (9)在模具加工或冲压生产过程中,凸模上面产生磁性而产生吸附现象。
* J( ^- N) R s4 r (10)冲压生产过程中,凸模插入凹模的深度削、。: |3 M. f. A/ C/ ^: }
(11)凹模加工形状有误差,冲裁时,排出的废料尺寸d比凹模孔直径尺寸D小,容易发生废料上 移。
& I- q; I* q X3 p" e: Z2废料上移的应对措施
; P) @( l" S2 J; F) u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防止废料上移,通常的采取以下几种应对措施。
0 m/ X$ N3 Y. H1 E9 C 2.1在凸模上采取改进措施
3 A/ k) V1 G9 y- X(1) 材料很薄时,由于油的粘附力、磁性、真空等原因而极易吸附于凸模的底部,对凸模采取改进措施,以减少凸模与废料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凸模对废料的吸附。在实际生产中常常应用图1所示的带突起型凸模、凹坑型凸模、加强筋型凸模等几种形式。$ A. P+ @' N& j) ~( e
9 f" D7 ?: k V M; L(2) 弹销器顶料凸模,如图2所示。在凸模内加工阶孔,设置打料销及弹簧。冲裁时,板料的挤压将销压入凸模内。卸料时,打料销被弹簧顶出,将吸凸模上的废料顶落在凹模内部,不会产生废料上移。: w: ^9 ]$ f3 A
- D2 d& m. [, P5 H) L9 I
(3
$ X: X- K& m( |" g! v气 (3)带气孔凸模,如图3所示。在凸模中心加工一气孔,气孔与高压空气相连接,冲裁结束后,高 压空气将废料吹落,吹出模具工作范围
) f# ~ D" B) i- m 6 m/ e# W4 L% Q" X6 S
$ O4 w. j" Q8 E$ t6 s$ M+ \& s5 R(4)斜刃口凸模,如图4所示。将凸模刃口加工成料面,冲裁时,刃口一端先接触材料,随着凸模的 深入将料切断,废料与凸模不易形成真空,防止废料上移。
8 `% N$ ?0 D' X/ I- U (5)批量生产时,凸模刃口因磨擦会产生磁性而吸附废料,所以要定期消磁。
6 d- _: p; ~/ H4 y2.2在凹模上采取改进措施# s3 B' T& D6 F# C9 d
如图5 A、B所示。废料不易堵塞,便于落下,具有防止废料上移的效果。
" O' [' [/ h0 c( W) X(2) 在凹模内侧壁,将2处以上的倾斜沟从中心开始向反方向加工,其深度大约0.005mm—0.1 mm。在冲裁初期,冲裁废料会形成和凹模倾斜沟相对应的小突起。随着凸模进一步压入,突起部分会被凹模侧面压缩,摩擦力增大,从而防止废料上移。凹模形状如图6所示。 " Q t& P- n4 q7 H
7 a/ p# P& A# {: g: }$ z7 `' d(3)模内侧壁深度方向2mm一3mm处设计成凸起,厚度大约0.01 mm,随着凸模进一步压人,废料在此处挤压,摩擦力增大,可防止废料上移。凹模形状如图7所示。* V: U# e) }% J6 Q$ L6 V3 ]5 Y
7 A6 o, P+ h9 A' K0 O2 J' |+ _ (4)尺寸精度要求不高的冲孔,研磨凹模直壁时使用粗粒度砂轮,使凹模直壁部分的粗糙度不要太高,减少废料上移的可能;
3 ?: m7 c2 H7 K" l' Y (5)由于废料与凹模刃口下部碰撞会产生毛刺堵塞,进而产生废料上移,所以凹模直壁下部需加以修光。% T1 f% N- e4 U- [: \, |! l
(6)凹模的直壁部分太长,易于产生废料上移,所以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可尽量减小凹模的深度。
0 e- O4 h, k8 h0 e& f6 H0 Z T2. 3其它改进措施 " u: ]3 }" M8 x5 L5 K+ G
(1)易于产生废料上移时,使凸模插人凹模的深度应控制在3mm--5mm之间,堵塞的废料限于三片之内。
& p/ a c2 p7 X (2)选择合理的冲裁间隙值,并加以修正。
9 V% U- E! V r4 s( J) f (3)批量生产时,因凸模和凹模的摩擦会产生磁2 G- W# l. Q0 B2 [
E,应定期对刃口进行消磁处理。
; J! E }+ g% {; T/ t0 X (4)以真空产生吸引、增加凹模刃口内面的表面- c6 \* W4 `& v) j
且糙度、对凹模切刃进行微小倒角,改变轮廓形状,减, G1 h. X& I, j0 D7 |) x; K* B
I、冲裁间隙。/ H. ? k' L5 N& j$ S/ J+ z" t
(5)凹模下部的漏料部分应保持畅通,结构合理,: k [* H8 ]6 b/ a6 O
#晦料易千j E常惭禾Il的落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