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全站
11天前
查看: 4743|回复: 20
收起左侧

[其他] 湘西游记[33P]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4 11: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湘西游记,图文并茂,大家一定会喜欢,多多支持。

当然这些照片不是去年一次拍的,笔者作为张家界人有免费进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便利,照片是不同时间拍的,也包括去年11月份的那次旅行。

[ 本帖最后由 poxiangzi 于 2009-10-6 19:37 编辑 ]
张家界.JPG
张家界之冬1.JPG
张家界之冬2.JPG
张家界之冬3.JPG
张家界之冬4.JPG
张家界之冬5.JPG
张家界之冬6.JPG
张家界之雨后1.JPG
张家界之雨后2.JPG
张家界之雨后5.JPG
张家界之雨后8.JPG
张家界之金鞭溪1.JPG
张家界之金鞭溪2.JPG
张家界之金鞭溪3.JPG
张家界之金鞭溪4.JPG
张家界之群山1.JPG
张家界之群山2.JPG
张家界之群山3.JPG
张家界之群山4.JPG
张家界之群山5.JPG
张家界之群山6.JPG
张家界之群山7.JPG
张家界之生灵1.JPG
张家界之生灵2.JPG
张家界之生灵3.JPG
张家界之天下第一桥.JPG
张家界之街区公园1.JPG
张家界之街区公园2.JPG
湘西之秋1.jpg
湘西之秋2.jpg
凤凰之沱江.JPG
沱江之跳岩.JPG
沱江之舟.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11: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原文(去年写的湘西游记)太长分两贴,第一帖!

我所爱的湘西


      
        这是一篇写给湘西的游记,这篇游记已经写了很久了。在成行之前,得知可以有机会回家的时候起,这篇游记就被我揣在怀里,在我心中开始写了,点点滴滴,还没有踏上回家的路,心里已经开始回家的旅程,到现在,也依然没有结束。
        游记不是写出来的,是无须写的,每个人心中自有一部;同一处风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游记就是写给你所爱的那个地方,曾经去过又离开它、不能忘怀的那个地方的情书。湘西就是这样的地方,我生在湘西、长在湘西,离开太久今日重又回来,即熟悉又陌生,人人心中皆有不同的湘西,而对于我,到湘西就是回家、就是寻找过去,有些地方,去过多次,可每次重又回来,都有不同的感受,有一些东西,我从未读懂过的湘西,我依然在找寻,到现在,也依然没有结束。
        湘西是恬静的,人人都可以感受,可匆匆过客,就像人生是一次旅行一样,到湘西,也只是这个旅行中的一站,你匆匆抵达、再匆匆离开,甚至没有回眸、没有感动,就像列车经过不知名的小站,所以湘西又是孤独的、无二的,无法在你、我生命中复现的湘西。如果我可以选择,在哪个地方结束人生这次旅行,这个地方就是湘西,出生的地方当然也是最好的埋骨之所,甚至现在想到此,令我感到无比温暖和平静,这就是我的湘西,作为湘西儿女深埋在心中不能忘怀的家国湘西。
        景是空的,因为有人才有灵魂;家是空的,因为游子来归而值得继续守望;在异地他乡,有时候暗自饮泣,仿佛曾经我丢失了湘西、湘西也丢失了我,每念及此让我感到害怕,害怕又不敢轻易接近,古人说“近乡情怯”,大约就是这种情怀;而每次回家,有一种爱,却无声无息,消融了这千百分怕,这就是我的湘西,作为湘西儿女深埋在心中不能忘怀的家国湘西。
        文章写得太美,令我都想要哭泣,太美的东西易逝;等我想起要把这种美写出来,已有所不及,一件物事、一种情怀,可以感知、却无法言达。
        想起来大学里读完《边城》,写在书后面的文字:
        “啊,
        《边城》真的好,
        就像一个人在那里看风景,
        永远在那里看风景。”
        这里有一种略带感伤、甚至有点残酷的美,几乎令人不忍卒读,这就是我理解的湘西。读懂这段文字,就读懂了湘西,相信到过湘西的人们,读过《边城》的人们,不会反对我这样说。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


从张家界到凤凰


        提起湘西,就不能不提起沈从文,提起沈从文,就想起湘西,就想起《边城》,就想起翠翠,就想起湘西的山、水、人、物,青青翠翠地、扑面而来,如在目前,如在耳畔,如同呼吸,仿佛随手可触的,湘西。
        湘西位于湖南西部,湖称湘,故称湘西,人人皆知“无湘不成军”,却鲜有人知,其实这只说出了一半,下一句是“无竿不成湘”,“竿”指凤凰,凤凰自古是湘西的点睛,可见湘西在湖南的位置;湖南又称“三湘四水”,“四水”是指哺育湖南的湘、资、沅、澧四条大河,而“三湘”却从未有定论,或称湘西、湘东、湘中,或称湘西、湘南、湘北,不一而足,而无论怎么说,“三湘”中“湘西”必居其一,可见湘西在湖南的位置;“湘西”一词,大约有以下几种含义:一种是狭义的,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于湖南的一个行政区划,这是行政的湘西;一种是广义的,指湖南西部,包括整个湘西自治州、张家界、怀化、邵阳的部分地区,这是地理的湘西;还有一种不常提及,是由沈从文、黄永玉等大家、或由他们的作品带给大家的、更由土生土长的湘西儿女生生不息演绎的湘西,这是人文湘西、家国湘西。
        从地理学上讲,湘西位于从西部高原地貌向东南部丘陵、平原地貌过渡的地理分界线上,是一级阶梯向二级阶梯的过渡;从地质学上讲,湘西呈现两种典型的地貌特征,喀斯特溶岩地貌及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境内多峰林、溪谷、溶洞;从交通上讲,这是大西南通衢的湘西,北越长江、以望荆楚,西通川渝、云贵,南跨五岭、以接闽粤之地;从人文上讲,这是大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与东部楚汉文化的交汇之地,境内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湘西总人口的70%以上,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张家界、吉首、凤凰三地,构成湘西一线,吉首居中,是湘西州州府所在地,苗语的意思是“幸福、吉祥的地方”,汉语可直译为“吉祥、聚首”的意思,作为湘西的中心最为适宜;张家界旧称大庸府,原属湘西自治州,位于湘西北部,湖南西北部,1988年为开发张家界,设大庸市,1994年正式更名为张家界市,行政上脱湘西日久,但气血仍承秉湘西一脉;凤凰,史称镇竿,位于湘西南部,湖南西南部,历来是西南军事重镇,境内有著名的南方长城、也称苗疆边墙,沱江蜿蜒穿越境内,是湘西最美丽的边城。


芙蓉镇


        张家界与吉首之间,有一处可以驻足的小城,王村。
        王,王者也,昔日土家土司王早已归去,留下酉水河边这座古朴的小镇。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仿佛说的就是这处所在,有山就有依靠、有水就有了灵性,在以水运为主题的年代,一切都是浪漫、诗意的,有水有船的年代是富足的,这里曾是商旅、水手、英雄、土匪、烟土、茶叶歇脚的地方,现在早不复往日景象,那些繁华记忆,已随了不副往昔的水运一样渐渐去远、不再回转来,船带走了水手、烟土、吊脚楼的晚灯、和那些临河而歌的妇人,只有临路行商的店铺,却一直等了下来,为那些客人,随着山势,高高低低、曲曲折折,一直把石板街铺到了酉水河边,可码头也渐渐冷清了下来,跫音不响、岁月也在等待中悠闲起来,“就像一个人在那里看风景”。
        此时游人不多,三三两两的,街两边的店铺,也懒得吆喝,只这样透透亮亮地开着,把阳光让进来,店主们做生意,买卖的除了商品、更多一段难得的光阴,在这里静静地流淌,就像身边的酉水河,他把商品拿出来,当街摆上,琳琅满目,也把自己的生活拿出来,在你面前晾晒,五光十色,这些都是最美的风景。
        记得小时候,有一种极常见的香烟也叫“酉水”,当时不识得这字,但知道说的是条河,红底烟盒上画着水的模样,这是不陌生的,大人们跑过船的,都知道,原来就是这处所在,一下子又拉近了距离,就像童年遗失的东西、重又复现,难怪谢晋当年找遍中国,来到这里的时候,是那样欣喜,成就了他经典的《芙蓉镇》,也成就了今日的王村、“芙蓉镇”。当王气黯然收场,留下的都是最真实的东西,电影里的米豆腐店,儿时火爆的小吃,依然在卖,在长板凳上临街一坐,吃上一碗,像从前一样,悠闲地看街上的人们、叮叮咣咣地来来去去,也像从前一样,生活搬上银幕,就成了电影,电影结束,生活继续在原地演绎,比电影平淡、却精彩而长久。
        两次到这里都太匆匆、离开时它也不留,有一些店铺、看了又看,有一些东西、想买的、尚欠思量好,连同回忆,一同被丢在当地,等下次得空再去取来。


凤凰


        湘西是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人走了、心却留下,我走了、你却留下,水走了、山却留下,梦走了、故事留下,凤凰更是这样的地方,这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更是湘西最美丽真实的边城。
        凤凰,是以苗人居多的地方,关于苗汉的恩恩怨怨,从远古的蚩尤就开始了,苗人被一路赶到这里、繁衍了下来,及至明朝,为了抵御苗人,官府修筑了苗疆边墙,就是现在著名的南方长城,虽早已是残垣断壁,却把历史、拉近到目前,任人评说。还记得“无竿不成军”吗?说得就是这处地方,这里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很多时候,驻军比居民多,站在当地,感受落草在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和东部楚汉文化交汇之地的快乐、放达、自由、好勇斗狠与儿女情长,一任思绪飞扬 。
        美丽的沱江穿城而过、不宽且温柔,分小城为两岸,成就了右手边的北门城楼、临河的吊脚楼,成就了左手边的小商品铺子、酒吧街和旅店,成就了跨两岸的虹桥、可以跳跃而过对岸去的高高低低的“跳岩”、还有便宜的“拉拉渡”,如果你读过《边城》,一定会知道,听说左岸半山上的那处住所,是黄永玉的老家,有时候,老人还会回来小住。
        沱江不宽、甚至有些窄,人家与商铺、鳞次栉比挤满两岸,按照一般的说法,或许应该叫做“沱河”、或“沱水”更贴切些,不过沱江确实叫做江,这种叫法,实不失为一种浪漫。
        白天,在沱江边,随意停留,看风景,等一处景致,看别人拍照好了,自己再跑上去,《断章》所表述的“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在这里生生演绎。也可下到江上去,江上有船有筏,载着游人来来去去,撑船的阿哥、船头的阿妹,有时候会对歌,在“哟喂”的山歌中,听听美丽的沱江。
        如果进北门城楼,可到城中,小城的街道,都是青石板铺成的,房子、商铺也多是岁月的遗存,行走在其中,不费思量,自然沉醉,觉得自己就是这里的一部分。两边的商铺,挤得满满当当,有很多特色的商品,吃的如姜糖、最有特色,离开湘西是看不到的,工艺品如蜡染,画布上多是当地着民族服饰的少女形象、或是自家门口的山水,挂在家中、最宜装饰。城中巷子四通八达,都极其相似、不容易分辨,但小城有一个中心,像房屋的天井,巷子就从这里向四方散开去,如果迷路了,只要找到这个中心,多半就找回来了。
        这里说的是小城在右岸的部分,右岸在离沱江边不远还有一段城墙,一直砌到山脚下,可以自由登攀,山脚下的角楼里还有一尊生锈的大炮,默默地记录着一个时代的烽烟。沿江边的街道走,如果过虹桥,可到小城左岸。虹桥是一个即可通行、又有商铺的风雨桥、两层,楼上据说还是个茶馆,品茶看沱江、应该是个不错的去处;桥洞下、桥上都有买花姑娘,采来野花编织成花环,很漂亮,这里的买花姑娘与别处城市中的不同,她不会追着你买,自坐在桥头,拿一篮子野花编着花环,这些野花,都是山上采的,以黄颜色的山菊花居多,还带着山花的烂漫。桥洞下还有当地的老妇人,面前放着一背篓琳琅满目的针线活计,她们没有铺子,就坐在路边绣花,纯手工刺绣的荷包、腰带、讨女孩喜欢的挎包,都很精美,尤其是看到这些妇人穿着民族服饰,戴着老花镜坐在那里一针一线地绣花,你会觉得你买到的不仅仅是一件小物品,还有老人家的心意,密密地缝在里面,可以随你带到很远的地方。
        过桥去到小城左岸,这里有与右岸不同的风景,也有铺子、更多的是酒吧和客栈,铺子卖的东西也和右岸不同,临河有一家叫做“火柴天堂”的小店,里面卖很多各种各样的小贴画、臂章,上面写着的标语,仿文革时候的句式和语气,调侃那个错误但红红火火的年代、也调侃当下这个看上去很美的年代,让人有一点感慨、有一点淡淡的怀旧,标语多是红字、看起来很温暖,尤其是晚上。和这边的酒吧一样,仿佛铺子里买卖的不光是商品,还有一种想要和你取得共鸣的情怀,无论你开心、或落寞,到这里总能找到自己,当然,这样的地方晚上来要比白天好。
        有些客人白天逛累了,晚上躲在房间不出来,错过的却是凤凰更美的夜色。沿沱江两岸,家家都点亮灯火,倒映在沱江中,有一点迷离,一个与白天不一样的小城在江心荡漾。铺子还是白天的铺子,商品还是白天的商品,可氛围有些不同,夜色压过来,把大家挤在一起,在暖暖的灯光下、彼此更近了。这里的铺子很晚也不会关门,因为店主们多就住在小城里,是这个小城自然的一部分、小城与主人一同作息。
        这时候最热闹的是左岸的酒吧街,临江的座位最美妙,得空一定去坐坐吧!如果不想花钱,在白天到过的桥洞下,可以听到流浪歌手的演唱。凤凰是个有点才华就可以展示的地方,凤凰展现的美、再由他们展现,夜晚桥洞下的鼓点和吉他,仿佛是青石板街道旧有的节奏,穿过岁月来到目前。这时想起来白天在江边各处写生的少年,凤凰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白天宜画、青砖黛瓦,夜晚宜歌、鼓乐笙箫,这就是凤凰。
        历史安安静静的,该演绎的时候自演绎,该退守的时候自退守。有时候、历史是一些人名,有时候是一些地名,有时候、历史是一座小小的古城,这就是凤凰。
        你还等什么呢?

[ 本帖最后由 poxiangzi 于 2009-10-5 19:4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11: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原文第二贴!

我所爱的湘西  
        
张家界


        张家界赞誉已经太多,以至于每每有人问起我是哪里人,我说是张家界的,对方总是说“真是个好地方”。
        张家界森林公园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97.7%以上,为了开发张家界,把张家界从湘西自治州分出来,成立地级张家界市。1992年,张家界森林公园核心景区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世界自然遗产,境内“三千奇峰,八百秀水”,形成已超过亿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其中黄石寨、袁家界、天子山、金鞭溪、黄龙洞等景区分别代表境内两种典型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与喀斯特溶岩地貌,两种地貌特征在一处汇聚,实属罕见,难怪当年吴冠中发现张家界时会发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慨叹。
        “张家界,是大庸县北部的一个林场,很少有人知道她。我这回因事,顺便到湘西写生,旅途匆匆,人们给我介绍张家界林场,我先是姑妄听之,后来不少当地同志再三推荐,我才下决心去看看。因为我有过别人介绍风景如何好到头来大失所望的经验。这次看到张家界林场,却意外地使我非常兴奋,如获失落在深山的明珠。”
        “张家界山谷间穿行着一条曲曲弯弯的溪流,乱石坎坷,独具赤脚山村姑娘的健壮美!山中多雨意,雾抹青山,层次重重。”
        “人们习惯于以‘猴子望太平’、‘童子拜观音’等等形象的联想来歌颂自然界形式之美,还往往要用‘栩栩如生’来形容其酷似,其实许多石头本身就很美,美就美在似与不似之间。张家界的石峰名堂可多了,什么秦始皇的‘金鞭’、什么‘三姐妹’……美丽的故事由人们的想象自由去创造吧!”
        “为了探求绘画之美,我辛辛苦苦踏过不少名山。觉得雁荡、武夷、青城、石林……都比不上这无名的张家界美 。”
        这是吴冠中当年初到张家界时写的文章,这篇文章使张家界扬名,而文中提到的溪流,就是现在的金鞭溪,那时候却还没有名字。
        张家界我已去过多次,对“毕兹卡”(土家语,意为“本地人”),公园是免费开放的,其实无所谓免费开放,还有很多当地人,家一直安在公园里面。
        这次回去,有幸在天子山顶,碰到在当地擂鼓而歌的妇人,这时恰好有客人买她的唱,她便一边擂面大鼓一面响亮地唱起来,客人也随着她的唱,手舞足蹈起来,随行的人举起相机拍照,行人纷纷驻足欣赏,她唱得好听,客人也跳得好,从那客人舞蹈的摆手动作看来,像是韩国人,原来这山歌调也可以和朝鲜民族舞的节拍,在这山顶上晴朗地响着
        这会儿突然想起来,为什么到张家界的航班上有那么多操着生硬汉语的韩国空姐了,以及各处景物、多有韩语注释呢?来此地观光的韩国人很多哦。“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现在我才更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湘西米酒


        也许读者看我的游记有些累了,那休息一下、来尝尝湘西米酒吧!
        湘西米酒各处不同,凤凰的米酒甜、张家界的米酒醇,相信大家各有体会。
        11月12日,在家中欢聚,饮者十数人,醉者六、七人,欲醉者众,家乡的酒是留客的酒,不信,自去体验吧!
        “偶尔一醉,如旅途中小憩”。


天门山


        “天门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讲的是张家界境内第二个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天门山古称嵩梁山,又名云梦山、方壶山,是张家界最早载入史册的名山,主峰1518.6米,1992年7月被辟为国家森林公园。
        今年初百年一遇的大雪中曾有幸一游,迷失于山顶高低错落、玉树琼枝的丛林中,差点儿回归自然了。当然这不是我第一次爬天门山,更早时候、2000年暑假,天门山还没有游人,坐车到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大坪镇,正是天门山南麓山谷中的世外桃源,吃罢午饭,一路随谷底的溪流溯流而上,到山脚下觅路登攀,山道之险,非亲历不能相信,有几处人工搭成的木梯,横亘在崖壁之侧,须得手脚并用才敢爬过去,底下不敢细看,可是悬崖啊,幸好有崖壁上的树枝挡住了视线,否则真不敢爬了,不过也是骑虎难下,都到了这里,难道还要原路返回吗?不知那些负重的山民,是怎样在这山道上上下下、如履平地?爬山的路曲曲折折,有一处可以看到著名的天门山洞,与市内看到的正好是相反的方向,当时在那里照相来着,相片恐怕早找不到了。
        我们爬到山顶时天色已晚,正好在暮色苍茫中游览天门山,那时山顶还没有现成的游道,全是山民用脚踩出来的小路、正好跟随。山顶有古旧的天门山寺,爬上山首先就可以看到,一排客房,在山寺对面、崖壁之上,拾元住一晚。密林深处,有歌手李娜的别墅,传言她来这里出家,看来是真的了,此时也是人去楼空,这“7”字形布置的两排木结构房子,在这里黄昏、安安静静的,倒成了野蜂的居所。我们几个到此一游,天色渐晚,只得略作停留,赶回住处,一路山道蜿蜒,山花与暮色相容与、在此地自在枯荣,草丛间偶有小蛇出没,注视着这些闯入的不速之客,倒惊得一身冷汗,双方对峙了一小会儿,才各行其道、相安无事,沿途一些神奇的草药,也想带回去些,却被山民哂笑,只好又丢在当地。山路拐角处的那棵独自问天的枯树指向晚空的枝桠,横亘在路旁劫道的藤蔓,可还安好?年初的故地重游,有新奇、也有失落,游道修起来,却少了份天然,登天的999级台阶,被大雪覆盖,不能登攀,此次回去,又眼巴巴地错过。
        记得更早以前,高中一个暑假,同班十数人,登天门山突遇暴雨,拼命爬到天门洞,看云雾吞吐、蔚为壮观,可也因此上、下觅路不得,只得悻悻原路返回,至半山腰一个废弃的房子里,劈柴取暖,毁坏了些许门窗,2000年那次去,发现此处已经改作了民工的住所,那时这边正在修登山的台阶和盘山公路;烤干衣服,下山完成第一次未果的登攀,那次是从市区方向、山北麓上去的,进山之前的路,也是穿山踱水,经过几处散居在山脚各处的村落、溪谷、平坝。


仙人溪


        不知道谁给取的这个名字,“仙人溪”真是当得起,一点都不夸张,而这是我老家。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接前面的话茬,此时如果只走平坝,沿溪谷溯流而上、不爬山,却会是另一处所在,“仙人溪”。
        两山对开的山门口,有一座“仙人溪水库”,是70年代的作品,崖壁上的文字,记录了那个年代的壮举,沿溪而进,一路走去,左手边是水库,因季节水量丰寡、离山路高低不同,一般大约在脚下十数米以下,右手边是绝壁,怪石嶙峋,有些岩石,甚至探头出来,俯看小路,几乎就要跳下来做剪径的李鬼了,你甚至要小心地侧身而过,虽然还有些距离,但它作势欲扑的样子,对于不惯走山路的人来说,还是躲开些好;最妙的是崖壁下明明暗暗的水渠,顺着山势开凿,在崖壁下穿梭、时隐时现,跟随山路一直在手边响着、渠中或有螃蟹的踪影,所以这段路程虽然要花点时间、却不让人感到乏味,这样大约走上10里,始见人家,这里也是水库的入口,溪流至此、始见活泼,从大山深处,一路欢畅跑来,大约山深路远,溪流跑到这里,温顺了一些,或许搬运山中的这些大石头,令它们有些疲倦,这时干脆抛下它们,不紧不慢地绕石而行,像一路依依不舍的送别,到这里分开,石头停住,流水继续远行。溪中石头,大大小小的,很多都露出水面,人可以跳上去,有些大个的,挤上五、六人不在话下,此处溪水不深,可提起裤腿,涉水而过,或走两岸人家,为方便往来用溪石便宜搭起的石蹲,须跳跃而过、类似于凤凰的“跳岩”,溪水与别处不同,是浅浅的淡蓝色,仿佛梦幻的色彩,涤荡在其中。这里的民居,或石筑、或木、或竹、或土,屋顶或瓦、或茅草,都是取材当地,房屋随山势而建,开门见山,在这里是常态,也是至今仍闲居于此地的居民的情怀。
        若沿溪流继续往里走,可以走山民用脚踩出来的山路,或直接走溪谷,在河滩上走,比较耗体力,一路走去,看两岸的高山或左或右地为你依次让开,回头看时,已不见来时路,初来者往往分不清,这是在进山呢?还是出山?最简单的方法是看水,一般溯流是进山,顺流则是出山。两岸人家三三两两,或逐溪畔而居,或迁居半山腰上,或干脆再远些、搬到山顶去住,远远望去、半藏半现,不知山中可还有人家住?溪畔高地上,或有水田,临溪或有水车,到现在还不息转着,直接引水到人家,水槽是剖开一半的竹简或木简、“替人担水到屋檐”。溪水伴随山势,或急或缓、或走或驻、或欢畅、或沉吟,各处不同;山路且逐溪水,或左或右,沿溪谷慢慢行走,至某处还有瀑布、深潭,联袂出场,瀑布落差不大,但在山谷中轰响、自有气势,轰响老远都听得到,却看不到瀑布,让人不免加紧几步,扶住路边山石看下去,潭水绿油油的、深不见底,传说曾见犀牛出没,所以称“犀牛潭”,看久了人会得有些害怕,在这个山谷中,轰响隔绝了一切声音,仿佛把你从世界隔绝开来,更兼此处恰好是在山路的拐弯处,前后不见人来,人们不免再加快脚步开始是想看来,现在却是想离开
        紧走两步、及到开阔地方,你会觉得豁然开朗,原来这大山深处,还有这么宽阔的河谷,这里简直就是山中阳光特别眷顾的地方,宽敞、明亮,因为远,山的影子,都跑不过来,只远远在山脚下徜徉。此处有几排大屋,听说是以前的公社,有商店、还有过电影院,再以前、大概就是“家家扶得醉人归”的春社吧!如今这里还建了小学校,朗朗书声、在山中回荡,小溪流只在老远处静静地伴流。这么宽阔的地方简直就是大山的胸膛,敞亮地打开,沿山路进来,到此地之前,难得会有人相信,还有这么一处开阔地方,使四周的山,都显得小了、知趣地躲到一边去,山却不提前告诉你,让你自去惊喜、自去讶异。
      在山中沿溪行走,你会觉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是这么贴切,久了,又觉得原来不过如此,因为你正行走在当中,这份意境,在你手边,太自由了、如同呼吸,你甚至有时候感觉不到
        再往里走时、人家更少了,远远地山边有户人家,是爸爸的远亲,我叫他“大伯”,某年有一次,到他家烤火,摸过他挂在墙上的猎枪、至今仍念念难忘;不在此处停留、往前不远处,溪畔有座废弃多年的碾房,爸爸说,爷爷多年前曾在此地看守,还经营些小营生;再往里走,可探至溪源,溪流至此需要爬一段坡,然后就隐藏在山岩、树林的后面了,我不敢再往里爬,不知道溪流是不是就此登天而去、以方便仙人去来呢?溪流本身就很美,可堪称“仙人溪”,但我不知道是不是还有旁的原因,使这条溪流可称 “仙人溪”?冬天枯水期,溪水在此处干涸,所以两岸来来去去,可以直接走溪底,当然也有为丰水季节准备的木桥,爷爷的旧宅第、原来就在此地,爸爸与叔伯兄弟、多出生在此地,我出生时、却早已搬出山去了,房子是早不复存在,两家邻居、一左一右,却还在此地住着,我最近一次来,也是十几年前了,不知现在,可还在原地居住?大约是初中暑假,有位远亲结婚,我想去凑热闹,进去过一次,晚上就住在公社那里,靠近学校旁边,而结婚的那位哥哥,却是住在山顶的,所以要翻过山下来此地,当翻过山头的那一刻,看到不远处山坳,有“7”字形布置的两排房舍,觉得似曾相识,好像是童稚之年,爸妈带我和弟弟回来探亲,来过此处,那时是从另外一座山翻山过来的,那时候还走不了远路,爸爸就挑着箩筐,一头挑着我们哥俩、一头挑着年货,爬上山顶,抓住框绳所望见的老家,就是这两排房子,“7”字形排开,如今已随了童年,都留在当地。

                                                                                                                                                    莫江涛
                                                                                                                                                            2008年11月

[ 本帖最后由 poxiangzi 于 2009-10-5 19:47 编辑 ]
发表于 2009-10-4 21: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好美

去了几次都没感到楼主的描述的“震动”,楼主是带着感情看待这一切的。

下次去一定好好体会。
发表于 2009-10-5 15: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德阳
我家就在张家界附近,可惜没去过 漂泊在外想家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17: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原帖由 liums79 于 2009-10-5 15:30 发表 http://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我家就在张家界附近,可惜没去过 漂泊在外想家了!


引得你想家,呵呵,效果看来不错,就看这些风景的相片、代替回家吧,此时窗外的夕阳,也挺美的,一并剪辑一段送给大家,一天最美丽的时光,都在里面。
发表于 2009-10-7 12: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西湘记
发表于 2009-10-7 17: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我两年前去过,很美!
发表于 2009-10-13 21: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我08年国庆去的,张家界很美!
发表于 2009-10-14 20: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美图加美文,不错。有空得去看看
发表于 2009-10-14 21: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感觉很震撼,有机会一定去看下
发表于 2009-10-15 12: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美丽的张家界

美丽的张家界,迟早要来游玩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5 21: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呵呵,感谢楼上各位的支持,非常欢迎大家到张家界、到湘西游玩,这些地方我都多次去过,真的很美,当然,最重要的是带上好心情,“让心灵去旅行”。
发表于 2009-10-15 21: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美丽的张家界,很好玩!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0 00: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呵呵,今天睡得有点晚了,睡前记得给自留地浇浇水。记得到张家界来玩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全文太长、约9000余字,恐难得有人看完,故请允许我对全文先做个简介吧!


《我所爱的湘西》内容简介
   
这是一篇本月初到湘西旅游的游记,全文约9000余字,共分为八个部分,总标题是:《我所爱的湘西》,另外7个标题分别是:
《从张家界到凤凰》;
《芙蓉镇》;
《凤凰》;
《张家界》;
《湘西米酒》;
《天门山》;
《仙人溪》;
有点长,但全文写景写情、情境在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间自在转换,是一种愉快的审美体验。
我本人是湘西人,1979年出生在张家界永定区、土家族,大学毕业后在江苏工作,这次是随同事一起到湘西旅游、顺道回家,行程结束后写了这篇游记。
下面是分段的内容介绍,引号内的文字引自原文。

第一段,两组排比、一个总揽,统摄全文:
“啊,
《边城》真的好,
就像一个人在那里看风景,
永远在那里看风景。”

第二段,概述湘西三地,三点一线,如线穿珍珠:
“张家界、吉首、凤凰三地,构成湘西一线,吉首居中,是湘西州州府所在地,苗语的意思是“幸福、吉祥的地方”,汉语可直译为“吉祥、聚首”的意思,作为湘西的中心最为适宜;张家界旧称大庸府,原属湘西自治州,位于湘西北部,湖南西北部,1988年为开发张家界,设大庸市,1993年正式更名为张家界市,行政上脱湘西日久,但气血仍承秉湘西一脉;凤凰,史称镇竿,位于湘西南部,湖南西南部,历来是西南军事重镇,境内有著名的南方长城、也称苗疆边墙,沱江蜿蜒穿越境内,是湘西最美丽的边城。”

第三段,对水的体验与怀想:
“船带走了水手、烟土、吊脚楼的晚灯、和那些临河而歌的妇人,只有临路行商的店铺,却一直等了下来,为那些客人,随着山势,高高低低、曲曲折折,一直把石板街铺到了酉水河边。”
第四段,对历史的体验:
“历史安安静静的,该演绎的时候自演绎,该退守的时候自退守。有时候、历史是一些人名,有时候是一些地名,有时候,历史是一座小小的古城,这就是凤凰。”

第五段,对山歌的体验,天子山顶的通感,歌声与晴空、都是明亮、动人、辽阔:
“这次回去,有幸在天子山顶,碰到在当地擂鼓而歌的妇人,这是恰好有客人买她的唱,她便一边擂面大鼓一面响亮地唱起来,客人也随着她的唱,手舞足蹈起来,随行的人举起相机拍照,行人纷纷驻足欣赏,她唱得好听,客人也跳得好,从那客人舞蹈的摆手动作看来,像是韩国人,原来这山歌调子,也可以和朝鲜民族舞的节拍,在这山顶上晴朗地响着。”

第六段,对酒的体验:偶尔一醉,如旅途中小憩。
“11月12日,在家中欢聚,饮者十数人,醉者六、七人,欲醉者众,家乡的酒是留客的酒,不信,自己去体验吧!”

第七段,对自然的体验与追忆:
“一路山道蜿蜒,山花与暮色相容与、在此地自在枯荣。”

第八段,对家乡山、水、人、物的体验与追忆,在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自在转换的审美体验:
“在山中沿溪行走,你会觉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是这么贴切,久了,又觉得原来不过如此,因为你正行走在当中,这份意境,在你手边,太自由了、如同呼吸,你甚至有时候感觉不到。”
评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妙境,但妙可言,故是有我之境,本文更进一步,在体验此妙境时达到忘我、甚至无我之境,得更自由、更理想的审美体验。
呵呵,介绍完了!

诚挚的:莫江涛
发表于 2009-12-11 17: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真的是太美了,冬天的张家界会更美
发表于 2009-12-18 11: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回复 16# poxiangzi 的帖子

拍的很好啊  
发表于 2009-12-18 12: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不错 啊 拍的照片

继续观望
发表于 2010-1-17 05: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真的很美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21: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19# erickham07

承蒙久等了,今天在网上找到一组张家界天门山公园的照片,不是我拍的,正好补以上照片中没有天门山景区的遗憾,呵呵,谢谢这位仁兄把天门山拍得这么好看。
http_imgload1.jpg
http_imgload2.jpg
http_imgload3.jpg
http_imgload4.jpg
http_imgload5.jpg
http_imgload6.jpg
http_imgload7.jpg
http_imgload8.jpg
http_imgload9.jpg
http_imgload10.jpg
http_imgload11.jpg
http_imgload12.jpg
http_imgload13.jpg
http_imgload14.jpg
http_imgload15.jpg
http_imgload16.jpg
http_imgload17.jpg
http_imgload18.jpg
http_imgload19.jpg
http_imgload20.jpg
http_imgload21.jpg
http_imgload22.jpg
http_imgload23.jpg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