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3-23 08: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5.区域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性曰益显现
V4 Q) f$ G R# `0 l- Q. B, L* i0 E% K- c# r4 e" R, V. e4 W9 @& n
2005年,区域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十分活跃,在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5年,美国的许多州=进一步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如德克萨斯州设立“新兴技术基金”,投入3亿美元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新兴技术商品化。华盛顿州设立“生命科学基金”,每年投入3.5亿美元,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和相关成果的商品化。马里兰州推出“工业伙伴计划”,每年投入1亿美元,为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研究提供匹配资金。 2005年5月,马里兰州、维吉尼亚州和华盛顿市=联合推出纳米技术发展计划。现在美国州=和企业对纳米科技的投入每年已达20亿美元,大大超过了联邦=的投入。12月,加利福尼亚州宣布将推出一项支持发展太阳能的计划,以使这种清洁能源得到更大范围的利用。根据这一计划,加州=将在今后10年内拿出32 亿美元,用于补贴购买和使用太阳能的居民。
2 T1 ` j! f! v9 L# J* k+ P5 D m+ s Z2 M4 ?
欧盟十分重视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把建立欧洲创新区域网络(IRE)作为实施新战略的重要举措。在2005年春季召开的欧洲理事会上,欧盟提出了“把知识和创新作为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引擎”战略,并认为,要实施这一战略,区域是关键,因为正是在区域级别,是创新产生的地方,正是区域战略与政策可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建立IRE的重要目的是通过相互支持和相互学习,形成有效的促进区域发展的战略与政策。现在参加IRE网络的已有欧洲28个国家的 200多个区域。
3 z. g' ]" T- U+ r* V; f8 N" y$ u1 {& M- |9 |
2005年7月,法国=宣布支持建立67个“竞争力极点”,主要目的是促进区域伙伴关系发展,促进前沿科技形成集群,并承诺从 2006年起,三年内给予15亿欧元的支持。2005年6月,挪威地方=与区域发展部发表白皮书指出,促进创新和创业的战略与政策对区域发展十分重要,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创新战略与政策。差异化的创新政策要求将责任更多地从国家向地区转移。5 I( c2 e" A5 q& c% {: j- u7 ~
, o5 o$ }: \7 a7 o 6.加强监测与评价,提高绩效与竞争能力
6 U+ G6 {% w$ _/ W( k
2 U- U. S" ?5 d' t: D7 W" i: F 监测、跟踪、比较与评价,是许多国家为提高绩效采取的重要手段,为此建立和不断完善相关制度。7 t9 V) g( a V! C& y6 e n- J
" }/ I: O+ ]1 T- L
2005年,许多国家特别加强了对创新与前沿科技发展的国际跟踪、比较和评价。2月,由美国多个研究学会组成的“美国的创新未来”研究组发表题为《知识经济:美国是否在丧失竞争领先地位》的国际比较报告,报告从教育、人才、知识创造与新思想、研究开发投资、高技术经济、部门等方面将美国与主要竞争对手进行了比较。结论认为,尽管美国在研究与发现方面仍处于世界领先,但随着其他国家在提高创新能力方面的努力,美国的优势正在迅速受到削弱。2005年10 月,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的负责人在美国众院科学委员会的听证会上,对美国的竞争能力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保持和提高美国竞争能力的四个方面的20项行动建议。2005年5月,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发表《国家纳米技术5年计划:国家纳米技术顾问委员会的评价与建议》报告,报告评价的主要方面有:美国目前在纳米科技发展中所处的地位,资金是否用得较好,计划管理是否得当,如何可以做得更好。4 Q1 ] u. L8 a& {2 q w
+ r. W* p1 m9 n: S% f4 E$ p' ~ y 2005年初,欧盟委员会宣布,鉴于迄今为止在实现里斯本目标方面的不很成功,委员会将从现在起明确责任、制定实施目标的曰程表并对进展进行测度评价。2005年3月,英国=发表了关于对其在2004年提出的“科技创新投资十年框架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价的一套指标,7月发表了第一份年度评价报告。报告显示,2005年总的进展是良好的,但挑战仍然存在,特别是在企业R&D投入、科技人才供给等方面存在着差距。6 n- [3 k$ A5 T
4 b' e2 E, ]6 M. I1 E
+ W. P( v* t0 {, O/ i, I7 h* q9 O9 @- n
三、2005年科技发展中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
' @" e- K2 p4 O0 G8 E( @$ K; d/ G5 k5 B: ?
1.研发资源的全球共享已成潮流+ t: k! k- M# u( N
' K4 ]8 L& @' s) p! O
在当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世界各国以市场为纽带,经济上不断相互交织与融合,知识的生产和流动也曰趋全球化,作为知识生产和流动的主战场的研究开发活动也必然要走向全球化。未来学家弗里德曼认为从2000年开始世界进入了3.0版的全球化阶段,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是网络与软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进一步发展,全球的联结更紧密。网络的开放性使全世界的人享有平等的资讯。国家与个人,都可以在一个全新的层面上和全球每个角落的每个人进行合作与竞争。
; U+ x- H- r) @* s" y! Z
) L3 J& j; a# M r0 h/ P! z+ N# y( s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科研活动中地域因素的重要性下降,距离不再成为障碍,从而为全球范围内的科研大协作提供了新的便利,研究开发活动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全球研究村”的格局已经形成。在“全球研究村”的格局下,科学数据、科技信息、科技人才、仪器设施等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共享已逐步成为现实,引起全球研发模式和创新模式发生转变。作为全球研发主力军的大企业的研发模式由过去从基础研究到新产品原型研制无所不包转变为侧重高端应用研发,基础研究转交给大学,大量一般性的研发项目外包给亚洲低工资国家(地区),通过研发外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研发效率、取得竞争优势。宝洁公司 35%的新产品研发工作外包,主要利用设在马里兰州的InnoCentive公司集体在线智库完成;该智库是由分散在173个国家的8万名专家组成的网络,波音、杜邦等30多家大公司都是它的客户。全球科技创新也正向组建以西方大技术企业为核心的全球研发网络的方向发展。企业创新成败将不完全取决于自身,只有善于组织和调度全球范围的科技力量,并且同用户保持密切联系,方能成为赢家。+ g0 y6 Q6 ` r6 {1 x% O' @+ S
$ j* I% V( f$ B7 w& H3 Q 各国=也顺应这一趋势,投入巨资为研发资源的共享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韩国=从2005起将投入1027亿韩元,建设新一代信息化科研环境——E- Scienee,目的是为本国科学工作者提供全新的研究环境,使得韩国科学家在自己的实验室就能直接调用国内外的研究设备、研究人类以及尖端,进行科研活动。巨型计算机、数据库等尖端设备和信息将可以通过超高速互联网实现共享,研究周期和研究费用将大幅度缩减,科研活动效率将得到质的提高,还有助于实现国内各地区科技的均衡发展。
4 F# N+ L! Z0 H* F' G9 G) _/ j! N
4 g* R9 k' B1 i! Y6 x% _7 Z 在“全球研究村”里,发展中国家可以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去克服物质条件的缺失,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在虚拟的“实验室”、“图书馆”的支持下完成自己的研究开发任务,通过“建立科技园区”、“境外设立研发中心”、“研发外包”、“跨国并购”、“对外劳务合作”等方式走向世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6 w: ^4 R* M2 W4 e9 _1 [* e
) }% I b* J: }7 Z# k 另一方面,当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工作逐步融入研究开发全球化的浪潮中去的时候,要强化自主权,应该把在本国落户的跨国公司研究开发机构纳入本国科技规划的范围,建立对跨国公司的某种约束机制,使其承担必要的义务,才能在引进外国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自主创新的最终目标。跨国公司以实现全球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在全球范围内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一般处在发达国家发展垂直分工体系中的高层次产业,而在东道国(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低层次产业,造成了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恶化和技术上的从属性,而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占有率则越来越大,最终后果是发展中国家的财富外流、产业结构畸形、民族产业萎缩,完全丧失了自主创新的能力。所有发展中国家都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隐患和缺失,积极但稳妥地推进国家内部的制度建设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强对全球化环境的适应能力,而不应该以对跨国公司无原则的让步为条件换取投资和技术。东道国=应当通过立法使跨国公司在利用了廉价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惠的投资环境的同时,承担起转让核心技术、培训创新人才、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建设和谐社会等等义务,使跨国公司的研究开发机构能不折不扣地享受国民待遇,与东道国国内的研究开发机构在乎等的条件下开展竞争,使东道国逐步能建立起自主创新的能力。
$ k3 r2 M% D" a3 Y O" F- w2 H# O- t, c3 ~* F1 Z
2.技术创新要惠及民生
! b) }9 H$ o9 n3 c: C
" f; v" o$ g4 [: _" N0 e* v, y$ O 应用高新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会影响就业机会是不争的事实。据美国《R&D》杂志指出:1995年至2002年期间,全世界产业能力提高了30%,而就业机会减少了2200万个。美国制造业在2000-2003年间,工作岗位减少了270万个。& b( b, J7 [& O
' u+ \- }0 f* o! w. V
在经济学中,有所谓“外部不经济”的问题,即企业的某种行为,从企业内部看是有经济利益的,但在企业外,从全社会来看,却破坏了生态平衡、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社会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对这些问题,市场机制是无能为力的。由此看来,技术创新也面临“外部不经济”的挑战。5 W: A+ a; Z# F7 s9 o: c) d2 s
$ q8 x7 T# m) Z: ]2 r/ O9 Q1 D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青海视察时对随行的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可见“增加新的就业机会”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关系社会稳定的大事。在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时,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6 w9 S$ e. R! }' j
9 O, o; g& P7 Q: h7 d* ?+ w
近年来,一些国家的=开始从源头抓起,在新技术的研究开发阶段就开始关注该项技术的“外部不经济”问题。2005年,美国=发出了一份题为“2007 财年=研究开发预算重点”的备忘录。这个文件提出了如何确定联邦=资助的研发计划重点的11项原则。其中第5项原则就是“支持技术创新,以提高经济竞争力和增加新的就业机会”。
1 ~/ Y& r P7 ^& z
6 z7 G. e7 H9 e" j2 ?) A. f 这表明,=支持技术创新,目的不仅仅是“提高经济竞争力”,“增加新的就业机会”也是不可忽视的。这对于就业存在严重问题的国家的=如何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应该是很有启发的。
+ ]; |- H' @( M0 S0 [& p1 ~+ }1 Z k5 u$ N3 B1 M+ f
然而,既要提高生产效率,又要增加就业机会,却往往是劳动力过剩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科技时面临的两难抉择。这是全球科技界应充分考虑,妥善解决的共同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