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三维网 技术文章 查看内容

第三方视角 | 除了现实 还有远方

2016-4-6 20:36| 发布者: goto3d| 查看: 12977| 评论: 0|原作者: 丁海骜|来自: PTC中国

摘要: 如果说,对于一个公司来讲,求新、求变是生存之道。那么,对于个人而言,能够放下业已取得的成绩重新出发,当然是源自一份勇气、自信,还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一颗不安于现状的热情。


如果说,对于一个公司来讲,求新、求变是生存之道。那么,对于个人而言,能够放下业已取得的成绩重新出发,当然是源自一份勇气、自信,还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一颗不安于现状的热情。


认识寿宇澄博士多年,最深刻的印象是:无论何时遇到,他总是保持了一份学者的风度——内敛、从容,讲话慢条斯理,总是能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讲清楚那些晦涩难懂的技术术语。所以每次采访寿宇澄,都觉得是上了一堂课:轻松但受益匪浅。


这种感觉一直提醒笔者这位跨国公司老板与众不同的职业背景:在20 多年前,寿宇澄还曾经是国内一所知名高校的大学老师。


寿宇澄的名字第一次与PTC 联系到一起,是在2012 年。当时对于整个工业软件领域,是变化最大的一年。那一年的冬天,在PTC 北京办公室,笔者见到来刚刚履新的PTC 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寿宇澄。这位当时刚刚到任的PTC 中国本土第一位中国区总裁,本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半年前还在另一家工作了15 年的公司担任大中华区总裁。


“在刚接手PTC 时,PTC 在中国工业软件的PLM 市场,是三足鼎立的领先者之一。但当时的整个制造业,已经开始再探讨:下一步如何面对新的浪潮性的变化和挑战。”3 年后的2016 年春天,再次坐在笔者面前,寿宇澄承认,当年入主PTC 考虑最多的,是对即将到来的变革的期待。


寿宇澄和PTC


很难把寿宇澄入主PTC中国当成一次普通的职业路径调整,因为当时绝对不是一次变换跑道的好时机——当时的工业软件PLM 领域正在经历一次剧烈变革的关口:已经相对成熟的技术和应用,使得当时的PLM 无论从性能还是从功能,都很难在短期内完成突破,因此也很难为系统提供商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动力;另一方面,虽然中国的市场足够大,但对中小用户而言,他们往往还处在对PLM 消费的“一次性”阶段,期望通过提供长期服务获取利益是不现实的;对于大客户,虽然PLM 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也往往是众多PLM 系统提供商竞争酣斗的主战场,投入和产出带有相当的偶然性,风险不言而喻。


技术和市场的双双裹足不前,造成了整个PLM 领域的焦虑气氛,尤其是对于行业当中的领导者而言,更清楚逆水行舟的风险:处于高速发展的时代,随时会被某些披面而来的变化远远地甩出竞争的核心。


“PTC 作为一个在中国市场20 多年,且在CAD 及PLM 市场时间也发展多年的企业来讲,下一步发展的原动力在什么地方?从战术角度来说,该发展什么样的合作伙伴?把哪一个新产品推市场上?从整个战略上讲,PTC 下一步该给市场提供什么样的信息?PTC作为一家传统的公司,是再继续做下一个五年的业务?还是应该给市场提供一个信息?”寿宇澄当时的这些问题,不仅是他本人对PTC 未来的思考,同时,也是整个PLM 领域从业者对未来发展的最大疑问,而且也是市场对PLM 发展的问题。


纯软件公司背景的PTC,在PLM 领域算是个特性独立的革新者和颠覆者,对变化始终充满了热情。面对PLM的问题,PTC 是最早寻求变化的系统提供商。


早在2011 年,PTC 就开始对自己的组织结构进行重大改革——建立了5个内部领导团队,以技术解决方案代替原本的产品线。2012 年6 月,在PTC年度全球用户大会上,PTC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im Heppelmann 在主题演讲中将PTC 这次的转变,归结为:在《经济学人》杂志中提到的“ 第三次工业革命”大背景下,企业仅靠投资技术流程管理已不能带来足够的竞争优势,接下来,以“产品和服务优势驱动的新竞争时代已经来临”。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此次调整,依然是在PTC 占有优势地位的PLM 基础上进行的改良,远远没到改革或者颠覆的级别。PTC 和Jim Heppelmann 只是希望通过这些主动的改变,从新确立自己的主导地位:不再仅仅满足于做帮助应用企业解决问题的“消防员”,而希望能够借助引导企业通过实施和应用PLM 系统,成为引领企业发展和成长的“导师”。


正式的颠覆发生在2013年。当年年底接受笔者采访时,寿宇澄曾经说:“战略和操作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在战略层面上把握准了方向,又在操作层面上拥有卓越的执行力来实现这样的战略思考,那么整体的效益一定会得到全面提升。”


此后不久后,2013 年12 月30日,PTC 在官网发布的收购声明称,以1.12 亿美元收购了物联网平台供应商ThingWorx;2014 年6 月,PTC 在全球用户大会上推出PTC IoT(Internet of Things)解决方案,正式涉足物联网领域。


当时寿宇澄入主PTC 不到一年半。


“PTC 作为一个在行业当中相当成功的公司,转型物联网,有如此大的魄力,愿意去探索新领域,这点和我的个性非常吻合。”从大学教师到跨国公司老板,寿宇澄自认也是一个从来不墨守成规的人:“一个事情做的时间长了,吸引力就会淡化。在学校时,我只是觉得当一个博导,运气好当院士,这是一条已经设计好且要花几十年时间要走的路。我还是希望做一些有更大挑战的事情,能够激发一些热情。”


从这个角度讲,对于寿宇澄和PTC彼此间的吸引,应该是因为气场的吻合——对于创新的热衷,以及对改变的热忱。


“无论是从大学教师到公司技术员工,或者是从技术员工到做经营管理,每次调整我都会想一想:到底这样做对于我来说,是不是还保持这样一份激情?我是不是愿意投入时间、经验,来实现一些愿景,而不是因为一份工作或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将对自己的要求映射到工作中,寿宇澄认为:“一个高科技企业,如果没有这样的变化,只是墨守成规,没有活力,做得再大,公司也会很快停止、消亡。不谈永远,至少在看得见的未来,PTC 还是会一直保持活力:每天有新挑战,每天有新学习的地方。”


物联网的物和联


“物联网,‘物’和‘联’是两个关键字,但是大部分公司都把‘联’作为其技术支撑点。当然,‘联’有相对成熟的技术,且为最终的目标提供基础技术,其固然重要,但是,‘联’本身不是一个终极目标,而是一个中间的过程。‘物’才是关键。所谓的Smart Connected,Smart 即为‘物’。此‘物’不再只是一个机械,或者机械加电子混合,而是带有一定的智能性的‘物’。‘物’能力的提升,才是物联网的关键。”


物联网本身的定义,在软件行业和技术领域都没有统一。PTC 定义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使用ThingWorx 平台,从结构上改变用户对信息系统和数据的传统使用方式,将企业的各种应用、数据的组织,甚至是业务的运作,都在这样一个新的平台上面进行。从而不仅解决了企业遇到的显性业务问题,更帮助企业从互联网变革的新模式中,找到新的市场机会和商业模式,优化升级一成不变的商业模式。


与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不同,PTC 深厚的工业软件背景决定了其对物联网本身的定义,更倾向于应用,更具有可作性,更有利于部署和实战。


“PTC 的物联网服务,提供的是一个平台。PTC 的宗旨是搭建、夯实好该平台,能够让大家接受,并吸引更多的应用和用户设备,在这个平台上面发挥作用。这样,整个市场就能在平台上面有序且较高效的进行物联网业务开发。”寿宇澄承认物联网分成不同的层级,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应用。与此相比,平台化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更加难得且更具价值:“在这样一个平台上,用户可以很容易地开发一个App,并在某一点上实现突破或应用,这就是平台化解决方案的价值所在。因为物联网有很多节点,如何将这些节点有序地形成一种合力,这就是更加有价值的事情。”


对于物联网的真正用户而言,以往企业只是从制造的角度来考虑核心竞争能力。后来,逐渐从研发、创新等方面,取得市场上的地位。但是对于众企业来讲,不是每一个企业都具备先进的研发能力,或者具备与其他的国际化企业相匹敌的先进制造能力。“现在有了物联网机制以后,实际上为很多企业拓宽了其业务途径、业务门路,甚至能够帮助企业在很多别的方面以及新的空间展示其业务特点。”寿宇澄说。


事实上,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物联网事实上可以凭借服务来促进对于市场的竞争,而服务不仅是维修维护或服务网络的建设等,而是提供给企业一个机会,更好地了解客户体验——不同于以前的调查表格和人员访谈形式取得的二手材料,现在可以直接了解客户。比如:用户如何使用产品,青睐哪些功能,或者觉得哪些功能无用。这不仅能够直接产生效益,而且可以帮助企业真正实现创新的有的放矢,拓展企业的商业模式。“ 物联网概念较久远,但直至最近才成为热点,首先当然是市场和技术的成熟度所激发的。但更重要的,是制造业本身的变革需求。所以十年前提出的概念,到现在正好是一个瓜熟蒂落的时刻。”寿宇澄同样认为,物联网与其他的IT 概念和技术不同,其并非厂商一厢情愿推向市场的产品,更多推动其前行的,恰恰是用户本身的需求:这些真正的商业和业务需求,才是真正推动物联网前行的持续动力。


对于PTC ,“到现在,经过三年多的时间,我们的目标方向比以前更加明确。PTC 除了开展传统的业务以外——CAD、PLM 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作为一个物联网的平台提供商,只要把这个业务前面几步走好,以后PTC 中国的业务可以大比重的依赖于物联网,而且物联网业务发展的速度会远远超过传统业务。”


采访最后,寿宇澄表现出一个技术出身管理者对于创新和改变的理性判断:如果没有事先的规划,只是被某一个偶然事件所吸引,那可能是所谓的创新和突破,但更可能是昙花一现,或者不可重复。


“企业的运作犹如下棋,当然不能确保每一步都是好棋,但是需要谋略在前,规划在后。例如PTC 做物联网业务,收购ThingWorx以及Vuforia并不是心血来潮,实际上都始于规划,然后才逐步实施。之前的商务行动、销售战略,以及接下来的措施和行动……都在整体的规划当中。”寿宇澄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