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3879|回复: 15
收起左侧

[求助] 齿轮标注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9 13: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fsj 于 2011-7-9 13:25 编辑
% Z! H) V9 \, @! V0 F
; O1 t4 a; q, N齿轮的标注如7-8-8 GM GB10095-88,前面的三个数字代表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精度,两个字母是代表齿厚的上下偏差。
0 O) ^' W- x% @- g2 g% d: ~( W我查了手册,可以发现:齿厚的极限偏差与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不一定是一样(不单单是数值,包括偏差代号), p$ m/ r7 V: w) n9 T
那标注的偏差是以哪个为准?! X! l/ R+ g9 N8 x) `6 s9 S1 \
如第二组公差8级,分度圆1250~1600 模数10~16,查得偏差代号J L,而公法线的偏差则为HK
6 z) ~# }7 L' a( {, K# i虽然齿厚公差与公法线公差虽有一定的换算公式,但公差的偏差怎么会不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1-7-11 07: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都没有高手出手下
发表于 2011-7-11 09: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L3264507 于 2011-7-11 09:34 编辑
( n8 a6 m( r/ O& i6 N; W& T. V+ c4 j8 Y, f$ z4 W; w- E1 j
“而公法线的偏差则为HK8 ”
6 g+ r; Y& Z/ G. v不知道你的这个公法线的偏差是查的什么地方的,可以传图上来,让大家见识一下- D% d7 }' b% p+ E* G, t6 Z- p
齿厚的极限偏差、齿轮的精度等级决定了公法线的偏差。$ n  g  ]$ V% v: W  s
齿厚的极限偏差是设计人员确定的! B3 l3 N% v( }, o1 A
公法线的偏差是用于生产控制的尺寸
 楼主| 发表于 2011-7-11 12: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sj 于 2011-7-11 12:12 编辑 ; G) a; K% c2 @
“而公法线的偏差则为HK8 ”. l* \) v9 l( f1 f5 X" t! _
不知道你的这个公法线的偏差是查的什么地方的,可以传图上来,让大家见识一下
6 {0 i: V& A5 i/ _1 u: Q齿厚的极限偏差、齿轮的精度等级决定了公法线的偏差。
! A: C6 q/ D0 w8 f8 N齿厚的极限偏差是设计人员确定的
0 m: K1 r& I& d# A0 H5 Q# _9 u' R! |公法线的偏差是 ...8 A1 Q! s% K4 ?9 M3 L- q
ZL3264507 发表于 2011-7-11 09:33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3 }4 C* ]! F6 h' W& c! p* y  G我所查的是化工版的机械设计手册第三版第三卷:表14-1-44 齿厚极限偏差Es参考值与表14-1-45 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Ew参考值
# U( ?6 O7 _4 |0 K4 F9 }6 h, V图片只找到网上下的化工版单行本,反正都一样 QQ截图未命名.jpg QQ截图未命名2.jpg
6 y. n2 o" I+ V- {+ z2 Y第一个为齿厚极限偏差,第二个为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
发表于 2011-7-11 14: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是根据齿厚极限偏差换算过来的,有计算公式,懒的查资料,网上找来的
3 O0 b, B. D+ [( C! y公法线平均长度上偏差Ews=Es*scosа-2e*sinа,
8 R" m1 X: J! X$ I- e0 m: O3 m- w2 n! {( k+ Z5 o  S3 A
公法线平均长度下偏差Ews=Esi*cosа+2e*sinа,
- Y- J0 m. l' \6 D3 ]
9 N# X$ O" x% `5 J) i公法线平均长度公差:Tw=Ts*cosа-4esinа,! y. }8 q% U" V& h1 O' W

- N" ]% _- T$ }9 e: G3 p1、式中2e为齿轮一转内最大的几何偏心量,为ΔFr- O0 W0 C, ^1 m1 Y; b

* `& S4 F! A3 k* l1 I% x& \2e=ΔFr=KFr,根据国标取K=0.72,式中Fr齿圈径向跳动公差有精度等级和分度圆直径决定(你未给出分度圆直径及应用,所以我没办法给你准确数,你自己查表)。* W8 V7 g/ c: X, Z0 [
" K  A  `9 D; J4 M
2、式中α为压力角,标准渐开线圆柱齿轮α=20°1 d( L( w; h4 q' b( @* [0 h

! l5 U  a' V, p3、式中Ess和Esi为齿轮齿厚上偏差和下偏差,通常齿轮副,两齿轮的Ess相同,
3 C& Q4 c/ p' [
4 J& n5 Y- X4 P/ W. d! J. aEss=fa*tagа+(jn min+J)/2cosа
) l% I  k8 E% W5 L- K& }' F' u( |9 |& ~2 Q3 p6 T* B7 a: Z
①式中fa为齿轮副中心距极限偏差,- c3 c% t: {3 B4 X+ n* F/ u
2 X- z5 J0 N' Y  ~" P( y
②式中jn min为齿轮副公法线方向极限侧隙,叫作法向极限侧隙,$ T% E/ @' a& _# U9 C2 G) h& R, W

% N5 C! s3 L" |8 b+ i0 Vjn min=jn1+jn2
- k$ u6 Y1 [+ C; E8 A7 G, ]- z# c- A7 e8 a9 F; {/ Z
jn1=a(α1Δt1+α2Δt2)*2sinа(单位mm)
$ D' S' L- U5 \; v4 i
; N" ?0 }& \& h# O6 b5 W  Q; u4 f% V7 y  a---齿轮副中心距
0 T  H( F( s  k' y1 o# \2 [4 Q: \! F
  α1,α2---线膨胀系数(45#钢齿:11.5*10^-6,铸铁箱体:10.5*10^-6)
) d$ G( g" p; g; g7 U
  G, q6 _/ ~( f$ T- y2 `, `" h  ]  Δt---工作温升(相对于20℃)
, }" ~5 U6 y$ z/ a2 v
9 f. I  {0 D: L+ x- V# V  脚注1为齿轮,脚注2为壳体4 J; i9 o8 O, `- h
8 m* U+ I# p7 h$ g$ g4 _! V
jn2=K*mn  (单位um)
, L0 i5 v% B& ~8 P  X
: J7 l! ^1 w" c* I, j- `2 |mn---法向模数
* v7 D' i. J  d! `+ o. ~4 f) g2 |8 n' M- S  B5 r# ?% `3 q) U6 Q
系数K---5~10(油池润滑)0 F: e4 v+ G4 [' r0 C, r, v  X, e: I

# g8 \" x: H; u        10(V<10m/s)齿轮线速度(喷油润滑); h3 @. c$ c. L" ?
- _+ K1 D' A" O6 m; F) u
        20(10<V<25)$ p( k9 B8 z7 |2 ]$ R/ Z2 I$ _
" V+ z" |" D  D% u5 y2 `) X
        30(25<v<60)$ o; o  v3 v1 Q
* O: B2 T9 g* y5 A/ s+ s4 N
        30~50(V>60), X2 A/ I: o. o: i2 Y: |: N
7 |# r( L' E, \4 n* q4 b5 S7 r
9 S8 F/ Z$ W9 }8 T. B

) ~4 d9 I2 i* |" P# ZEsi=Ess+Ts: Q- a9 }* w! M9 ^' @

7 ~( [* p) I6 @9 o. O/ O- ]3 D6 XTs=(Fr^2+br^2)^1/2*2tagα
# w6 K; L. R, U7 G( {/ a! m
2 t4 e2 D0 b. o! ]Fr---齿圈径向跳动(查表)
/ L1 d( D( X7 S1 u; e
# t) v% K7 R3 X! d0 Z, Gbr---切齿径向进刀公差(查表)
 楼主| 发表于 2011-7-11 16: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sj 于 2011-7-11 16:42 编辑
7 m; ]; F3 P- F5 @; I% k
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是根据齿厚极限偏差换算过来的,有计算公式,懒的查资料,网上找来的
1 M$ n# Z, f0 Y) V3 N" m; a( c公法线平均长度上偏差Ews=Es*scosа-2e*sinа,
3 X4 _- E! `, s, o6 }& E3 N0 o& Q$ v1 [/ D* {( o, E5 t8 {6 T
公法线平均长度下偏差Ews=Esi*cosа+2e*sinа,2 B& w; c5 m/ U6 l: t" @( \1 M
/ e" E$ K5 ]: ^, h# Z* b
公法线平均长度公差 ...
  r" [; ?9 J- l4 W4 ^ZL3264507 发表于 2011-7-11 14:28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 m5 p' P0 O7 \+ ]: ~  {0 L这个公式与手册上的不大一样,暂且不管这一点。公法线平均长度的偏差似是按齿厚极限偏差计算而来,那齿厚的基本偏差与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应是应是一样的
: s6 S3 W, k8 \, u. Q# f手册上的公法线偏差见附图 QQ截图未命名.jpg
! ^- C) A1 W6 T& e8 h9 ^& Q9 [手册的这个公法线偏差公式我有算过与齿厚的极限偏差只略有不同,但差异很小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09: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快来啊,问题没人能解决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1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快来啊
, v( ^3 U! d5 F( y来帮忙啊
发表于 2011-7-21 15: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被淘汰的标准,楼主就不要再这样标了!/ a! [0 i) ^* [+ C: d# Q
新标准是GB/T10095-2008的,精度已经不再分组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7: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市面上接触的还是这种“被淘汰的标准”居多,生产中碰到这种图纸当然你要去换算1 d$ P1 I. h5 d! w5 x
大家不是都呆在研发中心,没办法也不现实紧跟新标准,新标准替代旧标准不是一天两天就可全市场更新完成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7-23 17: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快来人啊,来帮忙解决下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6: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帮忙啊,快来人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19: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快来啊,问题没人能解决啊
发表于 2011-7-28 08: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3# ZL3264507 ' N* z+ o0 n5 i7 z1 ^/ g/ v5 q2 ~

. @$ r3 `! Y" A' Z. e* }) m# ^这位同志第一反应和我是一样的,公法线偏差代号是什么东东,上个图先。
6 Q1 ]5 h* w* E: ^" G9 X& a# O7 h- X
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到底有没有这个公法线偏差代号,我没有用过,也没有见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07: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3# ZL3264507 0 n2 _- K( V+ z* c' A9 F, v
! ]! _2 K, |! R; s! c- R
这位同志第一反应和我是一样的,公法线偏差代号是什么东东,上个图先。
$ b( r2 i* |6 a8 z0 Q2 f, o
- ]7 N5 L$ A8 {& `- O* C4 v0 X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到底有没有这个公法线偏差代号,我没有用过,也没有见过。
' f( \3 w! a" `# lmsm2002 发表于 2011-7-28 08:56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 E# F# K) z( P5 F9 {' R3 Z
好好看回的贴, 不要乱灌水
发表于 2011-7-31 15: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灌也没有那位在2、7、8、11、12、13楼会灌。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